出版著作
关于新疆大山水画的文化价值

时间:2012-12-2 9:04:13 点击:2933

刘玉社

新疆大山水画的文化与学术研究可以从基本的三个层面考虑:一是可以促进边疆政治稳定、社会文化发展;二是达到多元文化相互吸收融合;三是能丰富创新传统中国山水画新式样,填补画史空白。

借助国家政策,西部实施大开发,新疆山水画的开发条件已经成熟:交通便利,经济条件允许。开发与创新新疆山水画的研究空间能丰富祖国传统文化,利于民族团结、利于边疆经济发展,促进当代边疆地区中国画大发展。在祖国六分之一国土上,应当用中国山水画艺术形式将这里的大漠、戈壁、天山、绿洲以绘画的新式样奉献给时代、服务于社会。特别是用传统的中国水墨形式来诠释新疆山水画,从历史文化的角度去思考,有利于丰富传统中国山水画的内涵,从而也能完善与丰富中国山水画在新时代的创新空间,使中国当代山水画在当代焕发新的创新力。1996年我应邀赴天津参加全国首届中国画发展战略研讨会,我在会上的发言《创造发展新疆大山水画的新观念》引起了专家学者的重视,陈传席先生提议,应重实践,应有一个机构,陈玉圃先生还为此题了“创造发展新疆大山水,填补祖国画库空白”,李一峰、贺万里等,当时给予这一研究高度重视。

2000年《国画家》特邀我赴天津举办个人新疆专题山水画展,杜滋龄、李一峰、何东、杨惠东、天津人美出版社领导亲临开幕式参观画展,可见他们对新疆山水画的重视。2000年我们成立了新疆大山水画研究会,此后对新疆山水的理论构建和创作实践进行了两次研讨会,通过研讨,在一定程度上明确了新疆山水画应确立三大画风意识,即:“大视野、大气势、大风范”,与四大板块创作理论,即:“大沙漠、大戈壁、大天山、大绿洲”,以此作为新疆大山水画的研究方向和创作目标。这一思路和我的学术观点研究文章先后分别被《中国文化报》、《新疆日报》、《中国书画报》、《书与画》、《中国画》等报刊杂志发表,引起了中国书画界的重视与关注。但如何将这一学术活动学科化升格,我们反思了研究会走过的路程,总结以往的弊端。为了使这一学科在较短的时间内取得阶段性成果,我写了关于成立“新疆大山水画研究所”的可行性分析报告,经校学术专家组多次论证认为:该研究项目对发展少数民族地区文化、创新当代中国传统山水画,具有一定的研究学术价值,对繁荣与提升当代中国山水具有一定的创新意义。经主管领导批准,石河子大学于2008年8月31日正式挂牌“石河子大学新疆大山水画研究所”,研究所纳入校科技处管理,隶属于石河子大学。作为学术研究机构,研究所担负着两项任务:理论学术研究与创作实践,并聘请了周韶华先生为名誉所长,舒春光、蒋志鑫等一批老山水画家为艺术顾问,外聘十余名艺术理论、画家为研究员,使这一学科有资金保证、人员保证、研究有方向。挂牌期间,周韶华先生亲自题写了所名,并发来了贺电,舒春光、蒋志鑫、贺万里、毛雪峰、黄名芊等内地画新疆山水画画家携作品赴石河子大学参加新疆大山水画专题学术展及研讨会、采风活动,使这一学术活动收到较好效果。这一举措先后在多家网络媒体、《新疆日报》、《美术家通讯》、《中国书画报》、《中国艺术报》等给予了报道,产生了一定的学术影响。目前,我们与学报合作,在《石河子大学学报哲社版》每期开出了“新疆大山水研究专栏”,旨在使研究工作正常化,逐渐为推进新疆大山水画研究打造一个学术实践的平台。

新疆是少数民族地区,地域辽阔,三山夹两盆:大沙漠、大戈壁、大天山、大绿洲,苍凉无垠、雄浑博大、交汇呼映,这里生活着十多个民族,多元文化常在这里融合。历史上,中原文化、伊斯兰文化、罗马文化、波斯文化等多次碰撞、交汇,形成了有别于其它省份的一些特色文化。考虑到这些,我们传统的中国山水画就必须在尊重客观自然山水的同时,将这些边疆特色文化融入与吸收到我们的研究理论和创作意识中来。我的四个板块理论,虽不能概括新疆地域全貌,但在一定意义上,本质上反映了新疆地域特色,在去年专题学术研讨会上,有一学者提出:“新疆是三山,为什么你只提到天山?”在这里要说明一下:因为天山由东向西纵横新疆两千多里,由它将新疆划分为南北疆,可以说它最能体现新疆山水的特征,它是新疆山脉中的脊梁。南边的昆仑、北边的阿勒泰山所具有的地形特征,在天山上都能找到。还有的学者提到:“还有雅丹地貌、那些古城”等,我认为类似这样的特征可能还有很多,但它们都应融入到四个板块中,“大沙漠、大戈壁、大天山、大绿洲”四个大板块是新疆大山水画表现的基础,需要在今后的研究中不断去加以充实,比如新疆著名老画家牧歌先生就天山表现方面提出了“南沧北润”的观点就很有实践上的指导意义。当然,仅表现四个板块方面还是不足的,还必须注重人物点景的运用。我前面说过,应把握新疆人物风土文化特色,才能更好地将自然与人文结合起来,画出好的新疆山水画。也曾有一位画家问我:“为什么要提‘大山水’?”这里必须明确,新疆有着多种民族生活风情,又是多种文化形式的融合,形成了新疆区别于其它省份所没有的文化景观,加之新疆山水独特的“四个板块”地域特征,因此,新疆山水独特的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是画家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因此新疆大山水画具有“大文化、大地域”的两大文化艺术内涵。不是说我们要求大家画大画,而是必须确立新疆山水画大气势的观念,小画也要画出大气势。这一要求是我们的艺术应与新疆大地域的大气势相一致。当然,大气势不是不注重细节,在山水的表现上,还应兼顾本地域特色文化朦胧含蓄的神秘感,应是粗中有细,在放中能收得住的创作艺术原则。

时代在发展,内地山水多已被人为改造,所以内地的山水中,甜的东西多、司空见惯的东西多。现在国画家都愿意往新疆跑,为什么?是因为新疆还有没被别人挖出的“金矿”:是原生态的自然美与壮美。为此,新疆大山水画研究所就有了很多重要的课题与存在的价值,这不仅是时代的要求,也是机遇。

新疆大山水画研究所的任务一是总结、梳理传统,二是积极投身创作实践。去年我们在吐鲁番建立了创作基地,以后我们还会做下去。今年二月,我应邀参加“中国画名家画世界”赴埃及,与埃及的阿拉伯、撒哈拉沙漠相比,新疆的沙漠就不同。新疆沙漠平缓而多丘,沙漠富有柔美的节奏感与韵律感,而埃及的沙漠却空旷、多三角形沙山;他们的骆驼也与新疆的大不相同。这些细微的变化,只有通过观察才能在绘画的实践中正确的去表现。现在内地名家画新疆山水的也不少,有些不敢画树,似乎几千里天山寸草不生,而有些在天山上即使画了树,却是南方的迎客松或是南方的山水套式,却硬是写上“天山揽胜”、“到天山一游”字样。但这并不是坏事,毕竟大家都关心、热爱起了新疆山水,开始研究表现起了新疆山水,这是值得让人兴奋的。我们研究所对外研究是开放的,希望有志于新疆大山水画研究的同行共同携起手来,强化研究所新疆山水画的特色学术性,在特色文化表现技法上下功夫,相信有了数量,就会有质量。那时,填补中国山水画新疆部分的空白就不会成为一句空话,让我们一起努力吧!

(中国山水画艺术网编辑刊发)

2012-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