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著作
永庆太平 磬声禅林——永庆禅林简介

时间:2010-5-1 22:52:02 点击:5026

永庆太平 磬声禅林

——永庆禅林简介

永庆禅林,坐落于黄山区乌石镇长芦村境内的様山头,始建于清朝乾隆年间。初为简易凉亭式建筑,由邑人杨令公出资兴建,意在供樵夫、药农歇憩避雨之用,内奉佛像,供人朝拜。道光初年,一比丘尼自九华山云游至此,见杨岭拱秀于前,芦山屏障于后,环境幽静,乃佛门弟子参禅笃修之佳地,遂建殿宇,弘扬佛法,号曰:“永庆禅林”。庵中供奉释迦牟尼佛和地藏王、观世音等菩萨,比丘尼最多时达数十人之众,声名远播徽、池二府诸县。每逢农历二月十九日(观音菩萨诞辰日)、六月十九日(观音菩萨涅槃日)、九月十九日(观音菩萨出家日),七月三十日(地藏王菩萨诞辰日),永庆禅林均举行盛大庙会,信徒香客络绎不绝,多者达千余人。正所谓“烟云不断连舒水,香气常腾绕芦山”。咸丰年间,湘勇鲍超部与太平军石达开部频频激战于乌石境内,永庆禅林遂毁于兵燹。民国年间,通过邑人慷慨捐赠,使永庆禅林得以重建,由于资金所限,规模已不及先前宏伟。据《永庆禅林重建様山头碑记》记载:

芦山东边之麓有山,名様山头,部娄小山也。先杨定公建庵其上,为往来樵採憩息之所,然所供观世音菩萨,屡屡显应;兼之庵前有池一方,畜有多鱼,水面游泳,五色具备,以故往来游人,香火不绝,真所谓山不在高者也。迨兵燹后,附近诸寺院折毁殆尽。而此庵金容宝相丝毫无恙,以此香烟更盛;岁壬辰,住持人偶因他往,而士女进香太多,不戒于火,遂致烈焰腾空,攸忽灰烬,身等意欲重兴,力难再造乃。

神灵大显,善士云集,各願倾囊,不须托钵,集腋成裘,顷刻仰瞻,桂宇拈花,解谛因缘,应记三生敬奉,芳名勒石示后,是为记。(芳名略)

邑人徐志伊撰

大清光绪二十一年孟秋月 榖旦

首事人:杨維堂 杨百喜 杨友夔

杨向怀 杨会林 杨道生 立

解放战争时期,沿江支队领导人张华、陈爱曦、施月琴等曾多次在庵中秘密召集会议,从事革命斗争活动。

1962年,江苏扬州长老释正念尼师,住持释隆兴等尼师赴皖朝拜九华圣地,缘熟殊胜,来到様山头,当地民众非常护持下,安居潜修林中,百废俱兴,佛运日昌,万事欣荣。

文革期间,永庆禅林亦遭冲击,佛事活动被迫停止,荒草没径,香火凋敝。庵中尼师释正念携徒隆兴、瑞霞、慧朗苦守修行,艰辛维系。至改革开放以后,永庆禅林沐浴着党的宗教政策的春风,重现生机。

1986年,在区宗教部门和当地政府的关心支持下,破败不堪的永庆禅林得以修葺一新,后殿、佛塔、围墙、步道等相继修复和完善。

1999年10月通过九华山同参道友的鼎力襄助下和区、乡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用资6万,建成一座白玉浮雕的精美山门,上镌“永庆禅林”四个擘窠大字,是应主持释隆兴师太需求,由本人(时任乌石乡党委书记)欣然题写,从而更添古韵和幽趣。

为缓解礼佛香客的居住环境,2002年扩建了二层十二间寮房。2005年,又规划新建了斋堂和念佛堂。同时对庵内挽生堂,放生池进行了改建,2008年在原殿的基础上新建了一座大雄宝殿,磬立芦山,佛佑乡里,景象颇为壮观。

为更好地敬奉佛祖,庵院尼师缘募四方,十方士女因心种果,积少成多,一木一椽必藉檀那之力,寸砖寸瓦无非长者之金,于2012年秋终于建成了和圣殿和观音殿,作石凉亭,立九龙壁,佛光四射,灵应生辉;使整个永生禅林面貌焕然一新。

近年来,为广种善缘,服务百姓,庵内花费十五万多元于2010年重修了2m宽的上山石阶之路。乡、村两级结合“村村通”工程,也先后投入五十万元,修通了乡政府驻地杨村直达永庆禅林山脚下石陇村民组全新水泥机耕路2.5公里,彻底改善了路况。1999年庵内又开通了程控电话,拓宽了永庆禅林与外界信息交流的平台,也给当地佛教旅游业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永庆禅林自清乾隆创建以来,饱经沧桑和时代变革,在释偶因(清光绪)、释宏海(民国)、以及释正念、释隆兴等护佛法师的惨淡经营下至今尚以唯存。适逢盛世,佛道其昌,目前永庆禅林除新增隆兴师太佛塔外,现有主持释瑞霞及尼师慧朗、培玉三人。

禅林圣境,磬声远扬,现永庆禅林以其历史内涵和佛事活动的影响,吸引了远近众多香客、游客前来礼佛、观光;已成为太平湖畔一道亮丽的佛教旅游景点。据统计,自1990年以来,每年接待区内外香客、游客达万余人次以上。

被世人喻为近代佛教复兴之父的清末著名佛学家杨仁山就是永庆禅林芦山脚下长芦村人,他为永庆禅林写下了一首脍炙人口的诗篇:“久有寻禅意,今始访佛家。玉梯云端隐,碧峤寺外斜。磬落人意淡,茗罢客思遐。忽疑彭泽令,在此艺菊花。”

艾明义/文

二O一二年十二月

艾明义国画官方网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