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湖畔的医道书家

孙樵先先生,原名孙祥庆,又名孙佳先,安徽省太平县秧溪人<现黄山区太平湖镇>。生于一九○四年,其幼年八岁受家父教训,用砖代纸,以水当墨,潜心研习书法。十二岁即被乡荐免试,进县府学堂就读;十四岁任私塾教师,十六岁始读药书,钻研医道,并受其义父董直忱(隐士)点拨授艺,教其医道;十九岁立志为医,并在家中自开药店,弃教从医。
一九七○年因创建太平湖,举家由秧溪移民于太平湖镇汪王岭村晏江里村民组。一九七一年在乡卫生院退休,回村定居后,并在村合作医疗积极协作工作,为村民治病排忧。据其《自寿诗八章》中记:“一九八五年秋初,突患气喘痰咳,间或发热,食减神惫,虽服中西药并治,迄无痊可之望。自维年逾八十二,百体日益衰颓,精气日益告竭,天限将至,亦属自然,所幸既无情牵,复无俗累.古人有 "放怀一笑,吾其归饮”之词,旷达慷慨之襟怀,窃亦慕焉。并自挽联(预撰)曰:"无德惠可言,无善行可纪,五十年,医术粗疏,只一点诚心,痌瘝在抱,有儿孙侍侧,有亲戚侍前,当此日,床头诀别,愿汝曹睦好,吾其归饮;一灯明灭夜深沉,往事回思尽失真,他日倘能回故土,辽东归鹤是精魂。”孙先生卒于一九八八年,享年八十五岁。
孙先生从医五十余载,但习墨研字从未间断,纵使“文革”十年浩劫间,亦坚持偷习《初拓快学堂帖》、《潘龄皋行书帖》、《玉烟堂帖》、《郑板桥法书》等字帖,未敢苟且懈怠。纵观其书,不失晋草风韵,兼备“兰亭”之美,以其所学,有董其昌的天机溢发,笔致清秀中和,恬静疏旷;又有翁同和的无意求工,纵意所适,以其深厚功力,自成一格。
孙樵先先生虽已作古,吾于一九九0年因工作结缘,偶遇其书法,遂成慕意,十八年来,时观其作,每感新意,从未忘却,为其引序,故不揣浅陋,作以上文字,敬请方家指正。
自 寿 诗 八 章
——孙 樵 先
一九八三年正月二十二日为予八十生辰喜赋
(一)
自喜遐龄八十春,苍苍两鬓一枝藤;
萧斋幽静闲居惯,古籍新编伴此生。
(二)
初放梅花洁绝尘,芬芳丛里度生辰;
新年亲属联翩至,意亦殷勤情亦真。
(三)
花明日丽早春天,竹影松风满槛前;
身健眼明心自得,老来喜少俗情牵。
(四)
行年弱冠即从医,内难诸经力自持;
记得先君深训诲,医疗要术在精思。
(五)
隔绝人寰十二年,风晨雨夕思绵绵,
而今阶下芝兰茂,欲把心情寄九天。
(六)
园蔬褥食度生涯,手自经营兴更赊;
不嗜膏梁与曲糵,世怀恬淡爱烟霞。
(七)
平生孤陋寡交游,非份利名总不谋;
临贴读书从我好,观鱼偶亦坐溪头。
(八)
窗明几净笔横陈,墨渖淋漓杂草真;
虽是涂鸦能寄兴,自家敝帚自家珍。
(九)
八十自寿联
八旬岁月如流,研习一生,志趣在医经药史,
两地芝兰并茂,澄清百念,陶情有晋贴唐诗;
一室面溪山,鱼躍鸢飞,万物生機勃勃,
八旬称寿考,蘭芳梅馥,天倫乐趣陶陶

(十)
一九八五年秋初,突患气喘痰咳,间或发热,食减神惫,虽服中西药并治,迄无痊可之望。自维年逾八十二,百体日益衰颓,精气日益告竭,天限将至,亦属自然,所幸既无情牵,复无俗累.古人有“放怀一笑,吾其归吁”之词,旷达慷慨之襟怀,窃亦慕焉。
并自挽联(预撰) (一九八五年除夕)
无德惠可言,无善行可纪,五十年,医术粗疏,只一点诚心,痌瘝在抱,
有儿孙侍侧,有亲戚侍前,当此日,床头诀别,愿汝曹睦好,吾其归饮;
一灯明灭夜深沉,
往事回思尽失真,
他日倘能回故土,
辽东归鹤是精魂。
病中留別兒孫並親戚(一九八七年正月)
高唱三章留別辭,
归真返璞是今時;
泉台早有吾妻在,
偕向天台洞里栖。
(未盈薪佶靈素術,仅留醫藥半床書)
忍心強說賦归吁,
儿女孫曾淚滿裾;
仁术仁心两不着,
仅留几卷圣贤书。
(愧我渾然度一世,文章道德兩空虛。)
二00八年十月 石夫子 敬摘并序
艾明义(石夫子)国画官方网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