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值评判机制的“三把尺子”
有很多人看不懂在世画家作品的市场,于是,便采取了戒备心理,认为这些价格是“扭曲”的,是与艺术价值背道而驰的,是不能长久的。诚然,从表象来看,在世画家作品的市场表现似乎毫无章法可言。
不过,在前文的分析中,我们渐渐明晰了在世画家作品价值实现的不同途径。从价值实现的不同背景来看,在世画家作品的价值评判机制有三种:社会价值、学术价值和市场价值。
所谓社会价值,是艺术家在社会管理体制内的身份、职务和地位等赋予艺术品的符号价值;所谓学术价值,是艺术家在学术领域的影响力和艺术理念传播力所赋予的价值;而市场价值,则是在艺术品市场交易过程中,艺术家服务于市场并满足市场需求而产生的价值。这三者相互依存,又相互独立,共同支撑了画家作品的最终价值。但从价值实现的市场表现来看,作为价值支撑的这三面又是不对称的。站在社会价值立场上的人,习惯于放大社会的价值;同样,站在学术价值立场的人,习惯于放大学术的价值。因此,正是站在了不同的价值立场上,在不同的语境中,才看到了“扭曲的价格”。
体制、学术和市场这“三把尺子”,是目前市场上的三种评判机制,如果单单以某一把“尺子”来衡量艺术品的价值,一定是有失偏颇的,这也正是“扭曲”产生的原因。
因此,对于在世画家作品的价格表现,需要在市场条件下,在相关背景中去分析和考量,时时揣着这“三把尺子”,合理度量,对于艺术品市场,对于收藏者,都是一件好事。
(本文作者系北京荣宝拍卖公司总经理刘尚勇原文有删节。)
责任编辑:方健红
免责声明:本新闻、资讯和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中国山水画艺术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