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宋代 夏圭 溪山清远卷
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
图卷,纸本,水墨画。尺幅:46.5 公分,横:889.1 公分。
本幅为十张纸接成,除第一段为二十五公分外,后九段均大约九十六公分左右。画中景物变化甚多,时而山峰突起,时而河流弯曲。画家运用仰视、平视和俯视等不同角度取景,使起伏的峰峦和层层叠叠的岩壁,以及蜿蜒的河川,因为不同的视点在各个独立的段落裏,产生独特的空间结构。
画松树林木笔墨变化非常多;画山石是用大斧劈皴法,而这种技法是从李唐的斧劈皴变化出来。画家以乾枯的笔墨勾画石壁轮廓,再用夹杂着大量水分的笔墨迅速化开,使画面上产生水墨交融,淋漓畅快的感觉。

夏珪(活動於1180 - 1230 前後 )字禹玉,浙江錢塘人。與李唐(約1049 - 1130 後)、劉松年(活動於1174 - 1194 )、馬遠(活動於1190 - 1224)合稱為南宋四大家。善畫山水、人物,長於運用禿筆,畫樓閣亭台不用界尺,只信手為之,筆意精密,奇絕突兀,氣韻頗高。

本幅為十張紙接成,除第一段為二十五公分外,後九段均大約九十六公分左右。畫中景物變化甚多,時而山峰突起,時而河流彎曲。畫家運用仰視、平視和俯視等不同角度取景,使起伏的峰巒和層層疊疊的巖壁,以及蜿蜒的河川,因為不同的視點在各個獨立的段落裏,產生獨特的空間結構。畫松樹林木筆墨變化非常多;畫山石是用大斧劈皴法,而這種技法是從李唐的斧劈皴變化出來。畫家以乾枯的筆墨勾畫石壁輪廓,再用夾雜著大量水分的筆墨迅速化開,使畫面上產生水墨交融,淋漓暢快的感覺。(撰稿/許郭璜)





中国山水画历史名作赏析-夏圭《溪山清远卷》
中国山水画艺术网声明:中国山水画艺术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浏览者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和本网站无任何关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