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彦远简介
张彦远(815—907年)中国唐代画家、绘画理论家。字爱宾。蒲州猗氏(今山西临猗)人。出身宰相世家,曾任舒州刺史、左仆射补阙、祠部员外郎、大理寺卿。家藏法书名画甚丰,精于鉴赏,擅长书画,无作品传世。著《历代名画记》、《法书要录》、《彩笺诗集》等。
张彦远出生世宦书香之家。高祖张嘉贞,开元年间官至中书令,生平喜收藏书画,善书法,尤长于大字。曾祖张延赏,大历年间拜中书侍郎同平章事,亦雅善书画,人称“妙合钟(繇)张(怀瓘)”,墨迹高古。其祖父张弘靖,累官至刑部尚书同平章事,太子太师。善书法,“书体三变,为时所称。”亦喜藏书法名画,轴帙满架。自张彦远高祖至祖父,一门三代都官至宰相,故当时号“三相张氏”。其父张文规,官至殿中侍御史,“少耽墨妙,备尽楷模,彦远自幼及长,习熟知见”。张彦远初为左补阙,在大中初年(847年),迁任尚书祠部员外郎,咸通三年(862年),任舒州刺史,乾符初年(874年),任大理卿。
《历代名画记》是我国第一部系统的完整的关于绘画艺术的通史。在他这部书出现以前,根据他所提出来的材料知道已经有过以下这些著作:后魏孙畅之有《述画记》,梁武帝、齐谢赫、陈姚最、隋沙门彦棕、唐李嗣真、刘整、顾况都有过画评,裴孝源有《贞观公私画录》,窦蒙有《画拾遗录》,这些书大多都还保存到现在,但张彦远认为“率皆浅薄漏略,不越数纸”。因而他集中并整理了前人的著作,又单独搜求了一些历史材料,写出了《历代名画记》十卷。
卷第四 ○吴
曹不兴(中品上),吴兴人也。孙权使画屏风,误落笔点素,因此成蝇状。权疑其真,以手弹之。时称吴有八绝。(张勃《吴录》云:“八绝者,菰城。郑妪善相,刘敦善星象,吴范善涣风气,赵达善算,严武善棋,宋寿善占梦,皇象善书,曹不兴善画,是八绝也。”)魏赤乌中不兴之青溪,见赤龙出水,上写献孙皓,皓送秘府。至宋朝,陆探微见画叹其妙,因取不兴龙置水上,应时蓄水成雾,累日雱霈。谢赫云:“不兴之迹,代不复见。秘阁内一龙头而已。观其风骨,擅名不虚。在第一品陆之下,卫之上。”李嗣真云:“不兴以一蝇辄擅重价,列于上品恐为未当。况拂蝇之事,一说是杨修。谢赫黜卫进曹,是涉贵耳之论。”彦远按:杨修与魏太祖画扇误点成蝇,遂有二事。孙畅之述,《画记》亦云。而李大夫之论,不亦迂阔?况不兴画名冠绝当时,非止于拂蝇得名。但今代无其迹,若以品第,在卫之上,则未敢知。(一人白画,杂纸画龙虎图,纸画青溪龙、赤盘龙、南海监收十种马,夷子蛮并兽龙头四,并传于前代)
吴王赵夫人,丞相赵远之妹。善书画,巧妙无双。能于指间以彩丝织为龙凤之锦,宫中号为“机绝”。孙权尝叹魏蜀未平,思得善画者,图山川地形。夫人乃进所写江湖九州山岳之势。夫人又于方帛之上,绣作五岳列国地形,时人号为“针绝”。又以胶续丝发作轻幔号为“丝绝”。(见王子年《拾遗录》)
卷第四 ○蜀
诸葛亮,字孔明。彦远按:常璩《华阳国志》云:“亮以南夷之俗难化,乃画夷图以赐夷,夷甚重之。”
亮子瞻,字思远,善书画,为侍中仆射军师将军。(见《蜀志》)
卷第五 ○晋
类别:子部 作者:唐·张彦远 书名:历代名画记
明帝司马绍,字道几(下品上),元帝长子。幼异,有对日之奇。及长,善书画,有识鉴,最善画佛像。蔡谟集云:“帝画佛于乐贤堂,经历寇乱而堂独存。显宗效著,作为颂。”大宁中,年二十七,谥曰“明”。帝庙号肃祖。(见《晋书》)谢云虽略于形色,颇得神气,笔迹超越。(彦远曾见晋帝《豳诗图》,旧目云羊欣题字,验其迹乃子敬也。《豳诗七月图》,《毛诗图》二,《列女》二,《史记列女图》二,杂鸟兽五,《游清池图》二,《息徒兰圃图》,《杂异鸟图》,《洛神赋图》,《游猎图》、《杂禽兽图》、《东王公西王母图》、《洛中贵戚图》、《穆王宴瑶池图》,《汉武回中图》,《瀛州神图》、《人物风土图》,传于代。又画《列女》、《禹会涂山》、《殷汤伐桀图》)
荀勖字公曾(中品下),颍川人,多才艺,善书画。在魏为大将军,掾入晋为侍中中书监、济北侯、光禄大夫、尚书令。太康十年,赠司徒,谥曰“成”。钟会尝诈作勖书,就勖母取宝剑。会于时方造宅,勖潜画会祖父,形于壁。会兄弟入门见之感动,乃废宅。勖画亦会之比也。(见《魏志》及刘义庆《世说》,有《大列女图》、《小列女图》)谢云荀与张墨同品,在第一品卫协下、顾骏之上。
张墨(下品),谢赫云与荀勖并风范,气韵极妙,参神但取精灵,遗其骨法。若拘以体物,则未睹精奥;若取其意外,则方厌膏腴。可与知音说,难与俗人道。(屏风一,杂摩诘像、杂白画一,《捣练图》传于代)
卫协(上品下),《抱朴子》云卫协、张墨并为画圣。孙畅之《述画》云:《上林苑图》,协之迹最妙。”又《七佛图》人物不敢点眼睛。顾恺之论画云:“《七佛》与《大列女》,皆协之迹。伟而有情势。《毛诗北风图》亦协手,巧密于情思。”此画短卷八分,题元和初。宗人张惟素将来,余大父答以名马并绢二百疋,惟素后却索将货与韩侍郎愈之子昶,借与故相国邹平段公家,以模本归于昶。彦远会昌元年见段家本,后又于襄州从事见韩家本。谢赫云:“古画皆略,至协始精。六法颇为兼善,虽不备该形似,而妙有气韵,凌跨群雄,旷代绝笔,在第一品曹不兴下,张墨、荀勖上。”李嗣真云:“卫之迹虽有神气,观其骨节,元累多矣。顾生天才杰出,何区区荀、卫敢居其上?”彦远以卫协品第在顾生之上,初恐未安。及览顾生集有《论画》一篇,叹服卫画《北风列女图》,自以为不及。则不妨顾在卫之下,荀又居顾之上,则未敢知。(《诗北风图》、《史记伍子胥图》、《醉客图》、《神仙画》、《张仪像》、《鹿图》、《诗黍稷图》、《史记列女图》、白画《上林苑图》、《卞庄子刺虎图》、《吴王舟师图》并传于代,又有《小列女》、《楞严七佛》)
王廙,字世将(上品上),琅邪临沂人。善属词,工书画,过江后为晋代书画第一,音律众妙毕踪。元帝时为左卫将军,封武康侯,时镇军谢尚于武昌昌乐寺造东塔,戴若思造西塔,并请廙画。王敦用廙为平南将军、荆州刺史、护南蛮校尉,赠侍中,年四十七。(见《晋书》及何法盛《晋中兴书》)廙画为晋明帝师,书为右军法。时右军亦学画于廙。廙画孔子十弟子,赞云:“余兄子羲之幼而岐嶷,必将隆余堂构。今始年十六,学艺之外,书画过目便能。就余请书画法,余画《孔子十弟子图》以励之。嗟尔,义之可不勖哉!画乃吾自画,书乃吾自书,吾余事虽不足法,而书画固可法。欲汝学书,则知积学可以致远,学画,可以知师弟子行已之道。”又各为法赞之。(见廙本集,有《异兽图》、《列女仁智图》、《狮子击象图》、《吴楚放牧图》、《鱼龙戏水绢图》、行社齐屏风、《犀儿图》并传于代)王羲之,字逸少(中品下)廙从子也。风格爽举,不顾常流。书既为古今之冠冕,丹青亦妙。官至右军将军、会稽内史。升平五年卒,年五十九,赠金紫光禄大夫。(见《晋书》。《杂兽图》、《临镜自写真图》、扇上画小人物,传于前代)
羲之子献之,字子敬(中品下),少有盛名,风流高迈,草隶继父之美,丹青亦工。桓温尝请画扇,误落笔,因就成乌駮牸牛,极妙绝。又书《牸牛赋》于扇上,此扇义熙中犹在。官至中书令。太元十一年卒,年四十三。赠侍中,特进光禄大夫太宰。谥曰“宪”。(见孙畅之《述画记》。彦远按:俗称逸少为大令,子敬为小令,非也。子敬为中书令,年四十三,族弟珉代居之。珉年三十八,子敬大令也。李琰乃小令也。逸少官不至中书令,不可呼为大令也)
康昕,字君明(下品),外国胡人,或云义兴人。书类子敬,亦比羊欣。曾潜易子敬题方山亭壁,子敬初不疑之。画又为妙绝,官至临沂令。(孙畅之云胜杨惠,《五兽图》传于代)
顾恺之,字长康,小字虎头(上品上),晋陵无锡人。多才艺,尤工丹青。传写形势,莫不妙绝。刘义庆《世说》云:“谢安谓长康曰:‘卿画自生人以来未有也。’”(又云“卿画苍颉古来未有也”)曾以一厨画暂寄桓玄,皆其妙迹所珍秘者,封题之。玄开其后,取之。诳言不开。恺之不疑。是窃去,直云画妙通神,变化飞去,犹人之登仙也。故人称恺之“三绝”:画绝、才绝、痴绝。又常悦一邻女,乃画女于壁,当心钉之。女患心痛,告于长康,拔去钉乃愈。(此一节事,亦见刘义庆与《幽明录》,而小不同。云思江陵美女,画像簪之于壁玩之,亦出《搜神记》也)尝欲写殷仲堪真,仲堪素有目疾,固辞。长康曰明府当缘隐眼也。若明点瞳子,飞白拂上,使如轻云蔽月,画人尝数年不点目睛。人问其故,答曰四体妍蚩,本亡关于妙处,传神写照,正在阿堵之中。又画裴楷真,颊上加三毛,云楷俊朗有识,具此正是其识。其观者详之,定觉神明殊胜重。嵇康四言诗《画为图常》云:“手挥五弦易,目送归鸿难。”又画谢幼舆于一岩里,人问所以,顾云:“一丘一壑,自谓过之,此子宜置岩壑中。”又常画中兴帝相列像,妙极一时。著《魏晋名臣画赞》,评量甚多。又有《论画》一篇,皆模写要法。义熙初,为散骑常侍。(见《晋史》、《中兴书》檀通鸾《续晋阳秋》、刘义庆《世说》及顾集)《建康实录》云:“谢赫论江左画人,吴曹不兴、晋顾长康、宋陆探微皆为上品,余皆中下品。连五十尺绡画一像。心敏手运,须臾立成,头面、手足、胸臆、肩背亡遗失尺度,此其难也。曹不兴能之。长康又曾于瓦棺寺北小殿,画维摩诘。画讫,光彩耀目数日。《京师寺记》云:“兴宁中,瓦棺寺初置。僧众设会,请朝贤鸣刹注疏。其时,士大夫莫有过十万者。既至,长康直打刹注百万。长康素贫,众以为大言。
后寺众请勾疏,长康曰宜备一壁,遂闭户往来一月余。日所画维摩诘一躯工毕,将欲点眸子,乃谓寺僧曰:‘第一日观者请施十万,第二日可五万第三日可任例责施。’及开户光照,一寺施者填咽,俄而得百万钱。”刘义庆《世说》云:“桓大司马每请长康与羊欣论书画,竟夕忘疲。”孙畅之《述画记》云:“画冠冕而亡面貌,胜于戴逵。”谢赫云:“深体精微,笔亡妄下,但迹不迨意,声过其实。在第三品姚昙度下、毛惠远上。”李嗣真云:“顾生天才杰出。独立亡偶,何区区荀、卫而可滥居篇首、不兴又处顾上?谢评甚不当也。顾生思侔造化得妙,物于神会,足使陆生失步、荀侯绝倒。以顾之才流,岂合甄于品汇?列于下品,尤所未安。今顾陆请同居上品。”(彦远以本评绘画,岂问才流?李大夫之言失矣)姚最云:“顾公之美,独擅往策。荀、卫、曹、张方之蔑然,如负日月,似得神明。慨抱玉之徒勤,悲曲高而绝唱。分庭抗礼,未见其人。谢云声过其实,可为于邑。”张怀瓘云:“顾公运思精微,襟灵莫测,虽奇迹翰墨,其神气飘然,在烟霄之上,不可以图画间求。象人之美,张得其肉,陆得其骨,顾得其神。神妙亡方,以顾为最。喻之书,则顾陆比之钟张,僧繇比之逸少,俱为古今之独绝。岂可以品第拘?谢氏黜顾,未为定鉴。”(《梁书?外域传》:狮子国晋义熙初献一玉像,高四尺二寸,玉色特异,制作非人工力。历晋、宋朝,在瓦棺寺。寺内有戴安道手制佛五躯及长康所画维摩诘,时称三绝。齐东昏侯取玉像为宠妃钗钏,俄尔而东昏侯暴卒。顾画有《异兽古人图》、《桓温像》、《桓玄像》、《苏门先生像》、《中朝名士图》、《谢安像》、《阿谷处女》、扇画《招隐》、《茑鹄图》、《荀图》、《王安期像》、《列女仙》、白麻纸《三狮子》、《晋帝相列像》、《阮修像》、《阮咸像》、《十一头狮子》,白麻纸《司马宣王像》、一一素纸,《刘牢之像》、《虎射杂鸷鸟图》、《庐山会图》、《水府图》、《司马宣王并魏二太子像》,《凫雁水鸟图》、列仙画,《水雁图》、《三天女图》、《三龙图》绢六幅图,山水古贤、荣启期、夫子、阮湘并水鸟屏风,《桂阳王美人图》、《荡舟图》、《七贤》、陈思王诗,并传于后代)顾恺之论画曰:(凡画人最难,次山水,次狗马,台榭一定器耳。难成而易好,不待迁想妙得也。此以巧历,不能差其品也)小列女(面如银,刻削为容仪,不画生气。又插置丈夫支体,不似自然。然服章与众物既甚奇,作女子尤丽。衣髻俯仰中,一点一画皆相与成。其艳姿且尊卑贵贱之形,觉然易了,难可远过之也)、《周本记》(重叠尔纶,有骨法,然人形不如小列女也)、伏羲神农(虽不似今世人,有奇骨而兼美好,神属冥芒,居然有得一之想)、汉本记(李王首也。有天骨而少细美,至于龙颜一像超豁高雄,览之若面也)、孙武(大荀首也。骨趣甚奇,二婕以怜美之体,有惊据之则,著以临见妙裁,寻其置陈布势,是达画之变也)、醉客(作人形,骨成而制衣服慢之。亦以助神醉耳。多有骨俱然。蔺生变趣佳作者矣)、穰苴(类孙武而不如)、壮士(有奔腾大势,恨不尽激扬之态)、列士(有骨俱然。蔺生恨意列不似英贤之慨,以求古人未之见也。然秦王之对荆卿,及覆大兰,凡此类虽美而不尽善也)、三马(隽骨天奇,其腾罩如蹑虚空,于马势尽善也)、东王公(如小吴神灵,居然为神灵之器,不似世中生人也)、七佛及夏殷与大列女(二皆卫协手传而有情势)、北风诗(亦卫手。恐密于精思名作,然未离南中。南中像,与即形布施之象转不可同年而语矣。美丽之形,尺寸之制,阴阳之数,纤妙之迹,世所并贵。神仪在心面手称其目者,玄赏则不待喻。不然真绝。夫人心之达,不可惑以众论,执偏见以拟过者,亦必贵观于明识。末学详此,思过半矣)、清游池(不见京镐,作山形势者见。龙虎杂兽,虽不极体,以为举势,变动多方)、七贤(唯嵇生一像,欲佳。其余虽不妙合,以比前诸竹林之画,莫能及者)、嵇轻车诗(作啸人,似人啸,然容悴不似中散,处置意事既佳,又林木雍容调畅,亦有天趣)、陈太丘二方(太丘夷素似古贤,二方为两耳)、嵇兴(如其人)、临深履薄(兢战之形,异佳有裁,自七贤以来并戴手也)。又恺之《魏晋胜流画赞》曰:凡将摹者,皆当先寻此要,而后次以即事。凡吾所造诸画,素幅皆广二尺三寸,其素丝邪者不可用。久而还正,则仪容失。以素摹素,当正掩二素,任其自正而下镇,使莫动其正。笔在前运,而眼向前视者,则新画近我矣。可常使眼临,笔止隔纸素一重,则所摹之本远我耳。则一摹蹉积蹉弥小矣。可令新迹掩本迹,而防其近内。防内若轻物,宜利其笔重,宜陈其迹,各以全其想。譬如画山迹利,则想敷伤。其所以嶷用笔或好婉,则于折楞不隽。或多曲取,则于婉者增折。不兼之累,难以言悉,轮扁而已矣。写自颈以上,宁迟而不隽,不使远而有失。其于诸像,则像各异迹,皆令新迹弥旧本。若长短、刚软、深浅、广狭与点睛之节上下、大小、醲薄有一毫小失,则神气与之俱变矣。竹木土,可令墨彩色轻而松竹叶醲也。凡胶清及彩色,不可进素之上下也。若良画黄满素者,宁当开际耳。犹于幅之两边,各不至三分。人有长短,今既定远近以瞩其对,则不可改易阔促、错置高下也。凡生人亡有手揖眼视而前亡所对者,以形写神,而空其实。对荃生之用,乖传神之趋,失矣。空其实对,则大失;对而不正,则小失,不可不察也。一像之明昧,不若悟对之通神也。又《画云台山记》曰:“山有面,则背向有影。可令庆云西而吐于东方。清天中,凡天及水色,尽用空青,竟素上下以暎日。西去山别详其远近发迹。东基转上未半,作紫石如坚云者,五六丈夹冈。乘其间而上,使势蜿蟺如龙,因抱峰直顿,而上下作积冈,使望之蓬蓬然。凝而上,次复一峰,是石东邻向者。峙峭峰西,连西向之丹崖,下据绝磵,画丹崖临涧上。当使赫巘隆崇,画险绝之赫。天师坐其上,合所坐石及荫宜,磵中桃傍生石间,画天师瘦形而神气,远据磵,指挑回面谓弟子。弟子中有二人临下,到身大怖,流汗失色。作王良穆然,坐答问而超升,神爽精诣,俯盼桃树。又别作王赵趋一人,隐西壁倾岩,余见衣裾。一人全见室中,使轻妙冷然。凡画人坐时,可七分衣服,彩色殊鲜。微此正盖山高而人远耳。中段东面,丹砂绝萼及荫。当使嵃<山戈>高骊,孤松植其上,对天师所壁以成磵,磵可甚相近。相近者,欲令双壁之内,凄怆澄清,神明之居,必有与立马。可于次峰头作一紫石亭。丘以象左阙之,夹高骊绝萼,西通云台以表路。路左阙峰,似岩为根。根下空绝,并诸石重势,岩相承以合。临东磵其西,石泉又见。乃因绝际作通冈,伏流潜降,小复东出,下磵为石濑,沦没于渊。所以一西一东而下者,俗使自欲为图。云台西北二面可一图冈,绕之上为双碣石。象左右阙,石上作孤游生凤,当婆娑体仪,羽秀而详轩,尾翼以眺绝。涧后一段赤听当使释弁如裂电。对云台西,凤所临壁以成磵,磵下有流清。其侧壁外面作一白虎,匍石饮水,后为降势而绝。凡三段山,画之虽长,当使画甚促,不尔不称。鸟兽中时有用之者,可定其仪而用之。下为磵物,景皆倒作。清气带山下三分,倨一以上,使耿然成二重。(已上并长康所著,因载于篇,自古柱传脱错,未得妙本勘校)
史道硕(上品下),孙畅之云:“道硕兄弟四人并善画。道硕工人马及鹅”。谢云:“硕与王微并师荀卫。王得其意,史传其似。”(《古贤图》、《金谷图》、《鹅图》、《牛图》、《七贤图》、《士命图》、《蜀都赋图》、《三马图》、《八骏图》、《服乘箴图》、《酒德颂图》、《琴赋图》、《嵇中散图》、《田家十月图》、《马图》、《王骏戈船图》、《梵僧图》、《燕人送荆轲图》,并传于代)
谢稚(下品),陈郡阳夏人,初为晋司徒主簿,入宋为宁朔将军、西阳太守。(宋邓琬传有《稚子》、《列女》、《康侯像》、《列女形仪图》、《列女贞节图》、《列女贤明图》、《列女仁智图》、《列女传一游仙翡翠篇》、《列女辩通图》、《三马伯乐图》、《鸂鶒图》、《孝子图》、《十弟子图》、《三牛图》、《濠梁图》、《轻车迅迈图》、《列女画》、《秋兴图》、《孝经图》、《列女图》、《大列女图》、《康侯图》、《晋宣王及魏名臣像》、杂画一、《楚令尹泣岐蛇图》、《孟母图》、《游仙图》、《秦王游海图》、《洛阳门翻车饼水图》、《汾阴醮鼎图》、《符河阳图》,并传于代)
夏侯瞻(下品),谢云气韵不足,精密有余。擅名当代,事非虚美。在第三品毛惠远下、戴逵上。(《郢匠图》、《高士图》、《倕山图》、《楚人祠鬼神图》,传于代)
嵇康字叔夜,谯国铚人。能属词,善鼓琴,工书画,美风仪。在魏拜中散大夫,入晋不仕。自以高洁,难期所与。神交者唯王戎、山涛等,为竹林七贤而已。性巧绝,与向秀共锻于柳树下。钟会,贵公子也,往访之。康不礼焉。会构祸康于文帝,时年四十。(见《晋书》。《狮子击象图》、《巢由图》传于代)
温峤,字太真,太原祁人。秀朗有才鉴,善画。明帝时官至平南将军,江州刺史。年四十二。赠侍中大将军,追封始安公。谥曰武。(见孙畅之《述画记》、《晋史》)
谢岩、曹龙、丁远、杨惠、江思远,已上五人,兼见孙畅之《画记》。思远,陈留圉人。有孝行高节,征西将军庾亮请为儒林参军。其他辟召,皆不就。年四十九。
王濛,字仲祖,晋阳人。放诞不羁,书比庾翼,丹青甚妙。颇希高达,常往驴肆家画轜车,自云:“我嗜酒好肉善画,但人有饮食、美酒、精绢,我何不往也?”特善清言,为时所重。卒时年三十九。官至司徒左长史。(《晋书》有传,事见《中兴书》)
戴逵,字安道,谯郡铚人。幼有巧慧,聪悟博学。善鼓琴,工书画。为童儿时,以白瓦屑、鸡卵汁和溲作小碑子,为郑玄碑,时称词美书精,器度巧绝。其画古人山水极妙。十余岁时,于瓦棺寺中画。王长史见之云:“此儿非独能画,终享大名。吾恨不得见其盛时。”逵尝就范宣学,范见逵画,以为亡用之事,不宜虚劳心思。逵乃与宣画《南都赋》。范观毕,嗟叹甚,以为有益,乃亦学画。逵既巧思,又善铸佛像及雕刻。曾造无量寿木像,高丈六,并菩萨。逵以古制朴拙,至于开敬,不足动心。乃潜坐帷中,密听众论。所听褒贬,辄加详研,积思三年,刻像乃成。迎至山阴灵宝寺郄超观而礼之,撮香暂曰云云既而手中香勃然烟上,极目云际,前后徵拜,终不起,太元二十一年也(见《晋书》及《宋书》及逵别传、徐广《晋记》、《会稽记》、郭子、刘义庆《世说》宋朝临川王《冥验记》,此像今在越州嘉祥寺,今亦有逵手铸铜佛并二菩萨,在故洛阳城白马寺。隋文帝自荆南兴皇寺取来)。谢云:“情韵绵密,风趣巧拔。善图贤圣,百工所范。荀卫之后,实称领袖。”刘义庆云:“戴公从东出,谢太傅往见之。谢本轻戴,见之但论琴书而已。戴亡咎色,而说琴画愈妙。谢知其量。”又戴安道中年画行像甚精妙,庾道秀看之,语戴云:“神犹太俗,盖卿世情未尽耳!”戴云:“惟务光当免卿此语耳。”(务光者,夏时人也。耳长七寸,好鼓琴、服蒲薤根,汤将伐桀,谋于光,光曰:“非吾事也。”汤曰:“伊尹何如?”光曰:“强力忍诟,不知其他。”汤克桀,以天下让于光,光曰:“吾闻亡道之世,不践其上。况让我乎?”负石自沉于泸水。见《列仙传》。戴逵画有《阿谷处女图》、《孙绰高士像》、《胡人弄猿图》、《濠梁图》、《董威輂诗图》、《孔子弟子图》、《金人铭》、《三马伯乐图》、《三牛图》、《尚子平》、《白画嵇阮像》、《稽阮十九首诗图》、《五大罗汉图》、《名马图》、《渔父图》、《邻子图》、《吴中溪山邑居图》、《杜征南人物图》,并传前代)逵子勃(下品),有父风。孙畅之云:“山水胜顾”。晋义熙初以散骑郎征不至。(见《宋书》。有《曹长孺像》、《三马图》、《九州名山图》、《秦皇东游图》、《朝阳谷神图》、《风云水月图》,已上并传于前代)
勃弟颙,字仲若,巧思亦逵之流。一门隐遁,高风振于晋宋,传父之琴书丹青,凡所徵辟,并不起,宋太子铸丈六金像于瓦棺寺,像成而恨面瘦。工人不能理,乃迎颙问之。曰:“非面瘦,乃臂胛肥。”既铝(音虑)减臂胛,像乃相称。时人服其精思。年六十四。(见《宋书?隐逸传》及王智深《末记》)
彦远曰:汉明帝梦金人长大,顶有光明。以问群臣,或曰西方有神名曰佛,长丈六,黄金色。帝乃使蔡愔取天竺国优瑱玉画释迦像,仍命工人图于南宫清凉台及显节陵上。以形制古朴,未足瞻敬,阿育王像至今亦有存者可见矣。后晋明帝卫协皆善画像,未尽其妙。洎戴氏父子,皆善丹青,又崇释氏,范金赋采,动有楷模。至如安道潜思于帐内,仲若凭知其臂胛,何天机神巧也。其后北齐曹仲达、梁朝张僧繇、唐朝吴道玄、周昉,各有损益。圣贤盼响,有足动人。璎珞天衣,创意各异。至今刻画之家,列其模范,曰曹、曰张、曰吴、曰周,斯万古不易矣。
卷第六 ○宋
类别:子部 作者:唐·张彦远 书名:历代名画记
陆探微(上品上),吴人也。宋明帝时常在侍从,丹青之妙,最推有名。(《宋书》有名)谢赫评云:“画有六法,自古作者鲜能备之。唯陆探微及卫协备之矣。穷理尽性,事绝言象,包前孕后,古今独立,非激扬可至铨量之极乎。上品之上,亡地寄言,故居标第一。”(第一品第一人)李嗣真云:“‘亡地寄言,居标第一’。此言过当,但顾长康之迹,可使陆君上品第一。”张怀瓘言:“顾陆及张僧繇评者,各重其一,皆为当矣。陆公参灵酌妙,动与神会,笔迹劲利,如锥刀焉。秀骨清像,似觉生动,令人懔懔若对神明,虽妙极象中,而思不融乎墨外,夫象人风骨,张亚于顾、陆也。张得其肉,陆得其骨,顾得其神,神妙亡方,以顾为最。比之书,则顾、陆、钟、张也,僧繇逸少也,俱为古今独绝,岂可以品第拘?”彦远以论为当。(有《宋孝武像》、《宋明像》、《孝武功臣竹林像》、《豫章王像》、《严龙像》、《宋元徽像》、《羊玄宝像》、《宋景和像》、《蝉雀图》、《建安山阳王像》、《巴陵王像》、《江陵王像》、《江夏王像》、《建平王像》、《江智渊王悦像》、《王粹像》、《王嗣像》、《阮佃夫像》、《勋臣像》、《孙高丽像》、《一人像》、《勋贤像》、《沈庆之像》、《顾庆之像》、《柳元景像》、《王道隆像》、《王翼之像》、《沈昙庆醉像》、《范惠景母子像》、《高丽赪白马像》、《阿难维摩图》、《鸂鶒图》、《王管像》、《朱升像》、《麻超之、徐僧宝像》、《十一人图》、《五白马图》、《刘亮锅马图》、《狝猴图》、《齐高帝像》、《孔子像》、《十弟子像》、《宋元微像》、《钟期图》、《荣启期》、《孔颜图》、《竟陵王像》、《殷洪像》、《任侯伯像》、《释僧虔像》、《徐爰、李献、王凯像》、《孙覆著高丽衣》、《刘硕、钱灵度像》、《徐爰、周师之像》、《谢超宗像》、《宋桂阳王宠姬像》、《刘宰之板像》、《王献之板像》、《天安寺惠明板像》、《捣衣图》、《施修林摇锡像》、《江智渊、刘季之像》、《太宰像》、《灵基寺瑾统像》、《蔡姬荡舟图》、《诗新台图》、《斗鸭图》、《萧史图》、《叙梦赋服乘图》,并传于代者也)
子绥(中品),谢云:“体运遒举,风力顿挫,一点一拂,动笔新奇。简于绘事,传世盖寡。在第二品顾骏之下、袁倩上。”(《朝臣像》、《王晏箫寅像》、《周盘龙》,麻纸画《立释迦像》,传于世)
绥弟弘肃(中品上),姚最云:“最藉庭训,虽所得不多,亦有家法。在张僧繇、毛棱上。”
顾宝光(中品上),吴郡人。善书画。大明中为尚书、水部郎。(见《宋书?陆探微传》云,司徒左曹椽)谢云:“全法陆家,师事宗炳,方之绥倩。则优在第四品蘧道愍下、王维、史道硕上。”(《射雉图》、《豫章王像》、《秦始名臣图》、《宋竟陵王像》、《瑾公像》、《鸂鶒图》、《张舆像》、《秦始勋臣像》、《王翼之像》、《勋贤像》、《褚□衣架图》、《天竺僧》、麻纸画洛中卓马、《闻鸡图》、《越中风俗图》,并传于世)
宗炳字少文(中品上),南阳沮阳人。善书画。江夏王义恭尝荐炳于宰相前,后辟召,竟不就。善琴书,好山水。西陟荆巫,南登衡岳,因结宇衡山,怀尚平之志,以疾还江陵。叹曰: “噫!老病俱至,名山恐难遍游。唯当澄怀观道,卧以游之。”凡所游历,皆图于壁,坐卧向之,其高情如此。年六十九。尝自为画山水序曰:“圣人含道应物,贤者澄怀味像。至于山水,质有而趣灵,是以轩辕、尧孔、广成、大块、许由、孤竹之流,必有崆峒、具茨、藐姑、箕首、大蒙之游焉。又称仁智之乐焉。夫圣人,以神法道,而贤者,通山水以形媚道。而仁者乐不亦几乎。余眷恋庐衡,契阔荆巫,不知老之将至。愧不能凝气怡身,伤跕石门之流。于是画象布色,构兹云岭。夫理绝于中古之上者,可意求于千载之下。旨微于言象之外者,可心取于书策之内。况乎身所盘桓、目所绸缪,以形写形,以色貌色也。且夫昆仑山之大、旷子之小,迫目以寸,则其形莫睹。迥以数里,则可围于寸眸。诚由去之稍阔,则其见弥小。今张绡素以远映,则昆阆之形可围于方寸之内,坚划三寸,当千仞之高;横墨数尺,体百里之向。是以观画图者,徒患类之不巧,不以制小而累其似,此自然之势。如是,则蒿笔之秀,玄牝之灵,皆可得之于一图矣。夫以应目会心为理者,类之成巧,则目亦同应,心亦俱会。应会感神,神超理得,虽复虚求幽岩,何以加焉?又神本亡端,栖形感类,理入影迹,诚能妙写,亦诚尽矣。于是闲居理气,拂觞鸣琴,披图幽对,坐究四荒。不违天励之丛,独应无人之野。峰岫峣嶷,云林森渺,圣贤映于绝代,万趣融其神思,余复何为哉?畅神而已。神之所畅,孰有先焉?”(见沈约《宋书隐逸传》及炳别传)谢赫云:“炳于六法,亡所遗善。然含毫命素,必有损益。迹非准的,意可师效。在第六品刘绍祖下、毛惠远上。”彦远曰:“既云必有损益,又云非准的,既云六法亡遗善,又云可师效。谢赫之评,固不足采也。且宗公高士也,飘然物外,不可以俗画传其意旨。”(《嵇中散》,《白画孔子弟子像》、《狮子击象图》、《颍川先贤图》、《永嘉邑屋图》、《周礼图》、《惠持师像》,并传于代也。凡六本)
王微字景贤(下品),琅琊临沂人。善书画。尝居一屋,读书玩古不出十余年。《与友人何偃书》曰:“吾性知画,盖鸣鹄识夜之机,盘纡纠纷,咸纪心目。故山水之好,一往迹求,皆得仿佛。”竟不就辟。世祖以贞栖绝俗,赠秘书监。微作《叙画》一篇,其略曰:“辱颜光禄书:以图画非止艺行,诚当与易象同体。而工篆隶者,自以书巧为高,欲其并辩藻绘,核其攸同。夫言绘画者,竟求容势而已。且古人之作画也,非以案城域,辩方州,摽镇阜,划浸流,本乎形者融,灵而动者变。心止灵亡见,故所托不动;目有所极,故所见不周。于是乎以一管之笔拟太虚之体,以判躯之状画寸眸之明。曲以为嵩高,趣以为方丈。以叐之画,齐乎太华,枉之点表。夫隆准眉额颊辅,若晏笑兮,孤岩郁秀,若吐云兮。横变纵化,故动生焉。前矩后方,□□出焉,然后宫观舟车,器以类聚;犬马禽鱼,物以状分。此画之致也。望秋云,神飞扬,临春风,思浩荡。虽有金石之乐,圭璋之琛,岂能仿佛之哉?披图按牒,效异山海,绿林扬风,白水激涧。呜呼!岂独运诸指掌,亦以明神降之,此画之情也。”(《宋书》有传,及王智深《宋纪》,序在别传)谢赫云:“微与史道硕并师荀、卫。王得其意,史传其似。在颐宝光下。”彦远论曰:“图画者,所以鉴戒贤愚、怡悦情性。若非穷玄妙于意表,安能合神变乎天机?宗炳、王微皆拟迹巢由,放情林壑,与琴酒而俱适,纵烟霞而独往。各有画序,意远迹高,不知画者难可与论,因著于篇,以俟知者。”
谢庄,字希逸,陈郡阳夏人。幼有才学,初为始兴王濬后军参军。性多巧思,善画。制木方丈图。天下山川土地,各有分理。离之则州郡殊,合之则宇内为一。作《画琴帖序》,自序其画云。泰始二年卒,官至光禄大夫、散骑常侍,兼中书令。年四十六,赠右光禄大夫,谥宪子。(见《宋书》又庄集)
袁倩(中品上),谢云:“北面陆氏,最为高足。象人之妙,亚美前修。但守师法,不出新意,其于妇人,特为古拙,在第二品陆绥下、姚昙度上。”(《徐令麻纸像》,《章王像》、《张畅等像》、《王抗棋图》、《会献图》、《正声伎图》、《御临轩图》、《朝臣十二人图》、《吴楚夜踏歌图》、《豫章王宴宾图》、天女白画,东晋高僧白画,《一龙图》、貌三人像,不题名字,并冠武弁,有太清年月,并行于世。又《维摩诘变》一卷,百有余事,运思高妙,六法备呈,置位无差,若神灵感会,精光指顾,得瞻仰威容。前使顾、陆知惭,后得张、阎骇叹。又有《苍梧图》,传于前代也)
倩子质,姚最云:“风力爽俊,不坠家声。始逾志学之年,便婴颠痈之疾。曾见《庄周木雁图》、《卞和抱璞图》,笔势劲健,继父之美。若方之体物,则伯仁龙马之词;比之书翰,则长胤狸骨之方。虽语迹异途,而妙理同归一致。”
史敬文(中品上。《黄常升仙图》、《乐人马画》、《张平子西京赋图》并传于代)
史艺(下品。《屈原渔父图》、《王羲之像》、《孙绰像》,并传于代)
刘斌(下品。《诗黍离图》传于代。)
尹长生(下品。或《作尹扈生像》、《南朝责戚图》)
顾骏之(中品。严公等像,并传于代)
康允之(中品)
顾景秀(中品上),宋武帝时画手也。在陆探微之先,居武帝左右。武帝尝赐何戢《蝉雀扇》,是景秀画。后戢为吴兴太守,齐高帝求好画扇,戢持献之。陆探微、顾宝光见之,皆叹其巧绝。(《宋文帝像》、《宋谢琨兄弟四人像》、《晋中兴帝相像》、《王献之竹图》、《刘牢之卜见图》、《鸂鶒图》、《王僧绰像》、《蝉雀麻纸图》、《鹦鹉画扇》、《树相杂竹怀香图》、《孙公命将图》、《名臣图》、《刺虎图》、《小儿戏鹅图》,或云是画《昭明太子王谢诸贤图》、《陆机诗图》,并传于代)谢云:“神韵气力,不足前修。笔精谨细,则逾往烈。始变古体,创为今范。赋彩制形,皆有新意。”扇画蝉雀,自景秀始也。宋大明中,莫敢与竟。在第二品陆绥上。(彦远按:大明中有顾宝光,景秀岂得独擅也)
吴暕(下品),谢云:“体法雅媚,制置才巧。擅美当年,有声京洛。在第二品江僧宝下。”
张则(下品),谢云:“意态宏逸,动笔新奇,在吴軶下。”
刘胤祖(下品),官至尚书、吏部郎。谢云:“蝉雀特尽微妙。笔迹超越,爽俊不凡。在第三品晋明帝下。”
胤祖弟绍祖(下品),官至晋太康太守。谢云:“善于传写。不间构思,鸠敛卷秩。近将兼两,宜有草创。综于众本,笔迹调快。劲滑有余,然伤于师工,乏其士体。其于模写,特为精密。”
胤祖子璞,姚最云:“体运精研,亚于胤祖。在梁元帝下。”
蔡斌(下品下。《游仙图》、《苏武像》,并传于代)
濮万年(下品。《苏门先生名臣像》,传于代)
万年弟道兴(下品。《列女辩通图》传于代)
史粲(中品下。马势白画,《八骏图》传于代)
宋僧辩(下品)
范惟贤(诸家并不载品第,唯南齐高帝集名画曰:“十二人自陆至范,惟贤亦未见其迹。”)
卷第七 ○南齐
类别:子部 作者:唐·张彦远 书名:历代名画记
宗测,字敬,微炳之孙也(炳已具第六卷)。代居江陵,不应辟召。骠骑将军豫章王嶷请为参军,测答曰:“何得谬伤海鸟,横斤山木?”性善书画,传其祖业。志欲游名山,乃写祖炳所画《尚子平图》于壁,隐庐山,居炳旧宅。画阮籍遇孙登于行障上,坐卧对之。又画永业寺佛影台,皆称臻绝。(见《南齐记》)
刘系宗,丹阳人。少便书画,在宋为景陵王子景粹侍书,入齐为东宫侍书,官至骠骑将军、宣城太守。(《南齐书》见载)
姚昙度(中品上),谢云:“画有逸才,巧变锋出。魑魅鬼神,皆为妙绝。雅郑兼善,英奇俊拔。天挺生知,出人意表。虽然,洪纤循矩,往往有失。在第三品袁倩下、顾生上。”
昙度子,不知名,出家,法号惠觉(下品)。姚最云:“丹青之用,继父之美。定其优劣,嵇聂之流。”(有殷洪像、白马寺宝台样行于代)
蘧道愍(下品),谢云:“与章继伯并善寺壁,兼能画扇。人马数分,毫厘不失。别体之妙,可谓入神。”蘧始师章,冰寒于水。
道愍外甥,沙门僧珍,师道愍之画(中品上)。姚最云:“嵇、聂之流,与惠觉同品。”(《有姜嫄等像》、《豫章王像》、康居人马,传于代)
章继伯(下品),谢云:“与蘧同品。”“藉田图》绢长三丈,传于代)
范怀珍(中品。或作怀粲,或作怀坚,《涯注马图》、孝子屏风,行于代)
钟宗之(下品。《王攸之等像》、《王柳等像》、《王献之像》,行于代)
王奴(下品。《肃赋图》行于代)
王殿(下品。《曹长孺真》、《列女传舟仪图》、《三马图》、《败春图》传于代)
戴蜀(中品下。《孝子图》、《息妫图》传于代)
陈公思(下品。《列女贞节图》、《列女仁智图》、《朱买臣图》传于代)
陶景真(中品下。《孔雀鹦鹉图》、《虎豹图》传于代)
张秀和(下品。《游清池图》传于代)
沈标(下品),姚最云:“亡所偏善,触类涉习。留意铅华,亦有可观。”
谢赫(中品下),姚最云:“点刷精研,意存形似。写貌人物,不俟对看,所须一览,便归操笔。目想毫发,皆亡遗失。丽服靓妆,随时变改。直眉曲幰,与时竟新。别体细微,多从赫始。遂使委巷逐末,皆类效颦。至于气运精灵,未穷生动之致。笔路纤弱,不副雅壮之怀。然中兴以来,象人为最。在沈标下、毛惠秀上。”(《安期先生图》传于代)
沈粲(下品),姚最云:“笔迹调媚,专工绮罗屏障。所图颇有情趣,在张僧繇上。”(彦远云:“专工绮罗,亡所他善。不合在僧繇上。”)
丁光,谢云:“虽擅名蝉雀,笔迹轻嬴,非不精谨,乏其生气。”(彦远云:“若以蝉雀微艺,况又轻嬴,则猥厕画流固有惭色。”)
周昙研,沙门彦悰云:“师塞壮勒,授曹仲达。比曹不足,方塞有余。”(塞壮勒未详)
谢惠连(中品中),陈郡阳夏人。幼有词学,族兄灵运叹服之。官至司徒府参军,以疏放,久不从官。年二十,书画并妙。(《南齐书》具载)
谢约(下品),孙畅之云:“综弟也。为卫尉参军。范晔为传。善山水。”(《火山图》并《声妓乐器图》传于代)
虞坚(下品)
丁宽(下品)
刘琪,字士温(下品),彭城人。少聪慧,多才艺,工书画,饮酒至数斗。画嫔嫱,当代第一。官至吏部郎。(见《南齐书》)谢云:“用意绵密,画体简细。笔力困弱,制置单省。妇人最佳,但纤削过差,翻为失真。然玩之详熟,甚有姿态。”(《捣衣图》、《刘长史图》、《少年行乐图》、《朝臣图》、《吴中行舟图》并传于代)
毛惠远(中品上),荥阳阳武人。善画马,时刘琪善画妇人,并当代第一。官至少府卿。市青碧一千二百斤,供御画用,钱六十五万。有言惠远纳利者,世祖敕尚书评价,贵二十八万。杀之,后家徒壁立,上悔痛之。(见萧子显《齐书》)谢云:“画体周赡无适不谐,出意无穷,纵横络绎,位置经略尤难比俦。笔力遒媚,超迈绝伦,其于倏忽挥霍,必也极妙。至于定质磈然,翻未尽善。鬼神及马,泥滞于时。”(彦远按:《南齐史》称惠远画马第一,谢乃云:“泥滞于时。”曾见《酒客图》,是宫卷。后有题记,笔迹之外,颇有风格。意匠师于顾,《酒客图》、《刀戟图》、《中朝吕士图》、《刀戟戏图》、《七贤藤纸图》、《赭白马图》、《骑马变势图》、《叶公好龙图》并传于代)
惠远弟惠秀(下品下),永明中待诏秘阁。世祖将北伐,命惠秀《画汉武北伐图》,中书郎王融监掌其事。融好功名,秀又善图。画成,帝极珍贵,置琅琊台上,每披玩焉。(见《南齐书》)姚最云:“绘事详悉,太自矜持,翻成羸钝。遒劲不及于惠远,精思有过于棱矣。”(《除图》、《剡中溪谷邨墟图》、《胡僧图》、《释迦十弟子图》、《二疏图》传于代)
惠远子棱,姚最云:“便速有余,真巧不足。善于布置,比之叔父,则床下安床。”
卷第七 ○梁
类别:子部 作者:唐·张彦远 书名:历代名画记
元帝萧绎,字世诚(中品),武帝第七子。初生便眇一目,聪慧俊朗,博涉技艺,天生善书画。初封湘东王,后乃即位,年四十七。追号元帝,庙号世祖。尝画圣僧,武帝亲为赞之。任荆州刺史日画《蕃客入朝图》,帝极称善。(《梁书》具载)又画《职贡图》并序。善画外国来献之事(序具本集)。姚最云:“湘东天挺生知,学穷性表,心师造化,象人特尽神妙。心敏手运,不加点理。听讼之暇,众艺之余,时遇挥毫,造化惊绝,足使荀、卫阁笔,袁、陆韬翰。”(《游春苑白麻纸图》、《鹿图》、《师利像》、《鹣鹤陂泽图》、《芙蓉蘸鼎图》,并有题印,传于后)
元帝长子方等,字实相,尤能写真。坐上宾客,随意点染,即成数人。问童儿,皆识之。后因战殁,年二十二。赠侍中、中军将军、扬州刺史。谥“忠庄太子”。(见《梁书》及《三国典略》,《龙马出渥洼图》)
萧大连,字仁靖,简文帝第五子。少俊爽风流,有巧思。洞达音律,工丹青。初封临海县公,官至东扬州刺史、轻车将军。大宝元年,封南郡王,年二十五。(见《梁书》)
萧贲,字文奂(下品),兰陵人。多词学,工书画,曾于扇上画山水,咫尺内万里可知。仕梁,为河东太守。(见《梁书》)姚最云:“雅性精密,后来难比。含毫命素,动必依真。学不为人,自娱而已。人间罕见其迹。”
陆杲,字明霞(中品上),吴郡人也。好词学,信佛理,工书画,与舅张融齐名。初仕齐,后入梁,官至特进扬州大中正。(见《梁书》)谢云:“体致不凡,夸迈流俗。时有合作,往往出人。点画之间,动杂灰琯,传于代者盖寡。”
陶弘景,字道明,丹阳秣陵人。幼有异操,年十岁得葛洪《神仙传》,便有长生之志。善琴棋,工草隶,徵为诸王侍读。永明十年,辞禄,止于句曲山,自号华阳隐居。好著述,明众艺,善书画。大同二年卒,年八十五,赠中散大夫,谥曰《贞白先生》。(见《梁书?处士传》)武帝尝欲征用,隐居画二牛,一以金笼头牵之,一则逶迤就水草。梁武知其意,不以官爵逼之。朝廷有事,多询之,号山中宰相。
张僧繇(上品中),吴中人也。天监中,为武陵王国侍郎、直秘阁知画事,历右军将军、吴兴太守。武帝崇饰佛寺,多命僧繇画之。时诸王在外,武帝思之,遣僧繇乘传写貌,对之如面也。江陵天皇寺,明帝置。内有柏堂,僧繇画卢舍那佛像及仲尼十哲。帝怪问释门内如何画孔圣,僧繇曰:“后当赖此耳。”及后周灭佛法,焚天下寺塔,独以此殿有宣尼像,乃不令毁拆。又金陵安乐寺四白龙不点眼睛,每云点睛即飞去,人以为妄诞,固请点之。须臾,雷电破壁,两龙乘云腾去上天,二龙未点眼者见在。初吴曹不兴图青溪龙,僧繇见而鄙之,乃广其像于武帝龙泉亭。其画草留在秘阁,时未之重,至太清中震龙泉亭,遂失其壁,方知神妙。又画天竺二胡僧,因侯景乱散坼为二,后一僧为唐右常侍陆坚所宝。坚疾笃,梦一胡僧告云:“我有同侣,离坼多时,今在洛阳李家。若求合之,当以法力助君。”陆以钱帛果于其后购得,疾乃愈。刘长卿为记述其事。张画所有灵感,不可具记。(彦远家有僧繇定光如来像,元和中进入内,曾见维摩诘并二菩萨,妙极者也)姚最云:“善图寺壁,超越群公。价等昙度,朝衣野服,古今不失,奇形异貌,殊方夷夏,皆参其妙。唯公及私,手不释笔,俾画作夜,未尝倦怠。数纪之内,无须臾之闲。然圣贤晒曞,犹乏神气。岂可求备于一人?虽云晚出,殆亚前哲。在沈粲下。”(彦远以此评最谬)李嗣真云:“顾陆已往,郁为冠冕。盛称后叶,独有僧繇。今之学者,望其尘躅,如周、孔焉。何寺塔之云乎?且顾、陆人物衣冠,信称绝作,未睹其余。至于张公骨气奇伟,师模宏远,岂唯六法精备?实亦万类皆妙。千变万化,诡状殊形,经诸目,运诸掌,得之心,应之手。意者,天降圣人为后生,则何以制作之妙拟于阴阳者乎?请与顾陆同居上品。张怀梐云:“姚最称:‘虽云后生,殆亚前品’。未为知音之言。且张公思若涌泉,取资天造,笔纸一二而像已应焉。周材取之,今古独立。象人之妙,张得其肉,陆得其骨,顾得其神。”(《清溪官水怪图》、《吴王格虎图》、《维摩诘像》、《横泉闻龙图》、《昆明二龙图》、《行道天王图》、《汉代射蛟图》、《杂人马兵刀图》、《朱异像》、《羊仁跃马图》、《摩衲仙人图》、《梁北郊图》、《梁武帝像》、《梁宫人射雉图》、《定光佛像》、《醉僧图》、《田舍舞图》、《咏梅图》并传于代者也)
僧繇子善果(中品。或作张果),李嗣真云:“既渐过庭之训,犹是名家之驹。摽置点拂,殊多佳致。时有合作,乱真于父。若长辔远途,亦不迨意。一篇之中,自有玉石在田。杨之下、郑法轮之上。”(《悉达太子纳妃图》、灵嘉寺塔样,传于代)
善果弟儒童(中品上。《释迦会图《宝积经变》,传于代)
袁昂字千里(中品上),陈郡阳夏人。仕齐,为秘监黄门侍郎。幼以孝称,颇善画。入梁,官至中书监。年八十。赠侍中特进,谥曰“穆正”。(见《梁书》)僧悰云:“禀则郑公,亡所失坠。绮罗一施,超彼常伦。”
焦宝愿(下品),姚最云:“早游张谢,靳固不传。傍求造请,事均盗道。衣制树色,皆自新意。点黛施朱,轻重不失。在毛棱上、嵇宝钧下。”
嵇宝钧(下品),姚最云:“虽亡师范,而意兼真俗。赋彩鲜丽,观之悦情。”(彦远以画性所贵上,然何必师范)
聂松(下品),梁帝云:“与嵇同品,言其优劣,僧繇之亚。在解倩上。”(《支道林像》传于代)
解倩(中品下),姚最云:“全法蘧章,笔力不及。通变巧捷,寺壁最长。”(《丁贵人弹曲项琵琶图》、《五夫人像》、《九子魔图》传于代)
陆整(中品上。御像传于代)
江僧宝(中品下),谢赫云:“斟酌袁陆,亲渐朱蓝。用笔骨鲠,甚有师法。象人外,亡所长。在第三品戴逵下、吴暕上。”(《临轩图》、《衔像》、《职贡图》、《小见戏鹅图》并有陈朝年号传于代)
光宅寺僧威公(中品),姚最云:“下笔为京洛所知。”
僧吉底俱,外国人。(中品)
僧摩罗菩提,亦外国人。(中品)
僧迦佛陀(中品),禅师天竺人。学行精悫,灵感极多。初在魏,魏帝重之。至隋,隋帝于嵩山起少林寺。至今房门上有画神,即是迦佛陀之迹。(见《续高僧传》,有《{艹佛}菻国人物图》、器物样、《外国兽图》、鬼神画并传于代)姚最云:“已上三僧,既华夷殊体,亡以知其优劣。”(彦远按:《梁书?外国传》云:“于陀利国王瞿昙备跋陀罗者,亦工画。其国在南海洲上。天监元年四月八日,瞿昙梦一僧相告,云中国今有圣主,十年内佛法大兴。汝可朝贡,不然则汝国不安。梦中与僧同到中国,见梁天子。见而异之,记得梁主形貌,命笔写之,遂遣使并本国画工请写高祖真。上许之,遂还本国。陀罗以高祖真类已画者,盛之实函,日嘉礼敬,以外国能画,故附此记云。”)
中国山水画艺术网声明:中国山水画艺术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浏览者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和本网站无任何关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