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石涛山水画
人须备五德——仁、义、礼、智、信,画要具四性——正、大、雅、静。一曰气相要正,二曰气局要大,三曰气韵要雅,四曰气息要静。山水画有此四性方可谓修到佛菩萨境界。通观画史,画家能修到罗汉境界——自了汉,已是一流,云林、八大概莫能外。
何以见得?邪甜俗赖,粗头乱服,绝非气相中正之容;荒烟野渡,剩山残水,终为气局狭小之貌;孤芳自赏,哗众取宠,尽失文雅中庸之韵;嬉笑怒骂,争胜搞怪,安得定静神闲之息?
古人品画有逸、神、妙、能四格,以逸品为上。余深究之,逸当有野、雅之分。雅逸得中正闲静蒙养,其相为静——如佛菩萨圆融宁静,如如来不动声色,此山水画之最高境界,非“五日一石、十日一水”之功不可得。如范宽之《雪景寒林图》、《溪山行旅图》,董北苑之《潇湘图》,释巨然之《秋山问道图》、《万壑松风图》,黄大痴之《丹崖玉树图》、《富春山居图》,王叔明之《青卞隐居图》,沈周之《庐山高图》等。后人研习山水当以此为绳墨之规,方不致走偏入魔。佛菩萨自度且度人,故从其修行,乃取法乎上也。
云林、八大、天池,尽可归于此列。云林简淡清远,然剩山残水,空亭无人,草草逸笔难掩胸中孤寂无奈。八大野逸冷峻,然白眼之鱼,秃羽之雀,尽显心底愤愤之情。观其山水,多荒寒野趣,无中正圆融之相。天池狂放不羁,怀才不遇之怨,愤世嫉俗之情一泻为笔下生灵。此皆罗汉之属,可赏不宜学,倘后学者非天资超迈,如从此入,极易堕旁门左道,偶有小成也多等而下之。
当今画坛圣手首推齐、黄。白石笔沉墨实,化俗为美,然终不脱乡人野趣,难登大雅之堂;宾老笔精墨妙,浑厚华滋,然粗头乱服,不宜居庙堂之高。当吾辈言必称齐、黄之际,心中还当明了齐、黄缺失弥世巨作之憾,终其极乃小品大师。比之佛菩萨有传世经文,罗汉却只得片言只偈。
赵松雪曰:“画贵有古意。”石涛上人云:“画家不能高古,病在举笔只求花样。”花样者,何狂怪粗卑,一耀人耳目也!是故,山水画当力求中正平和之相,广大包容之局,文雅中庸之韵,定静神闲之息。具此四性,自然远离花样而得高古之境也。
中国山水画艺术网声明:中国山水画艺术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浏览者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和本网站无任何关联。如您想转载本条信息到手机微信或微博,请在网页下端左侧点击“分享到”自助转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