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我 :)  会员注册  
·返回首页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关于我们
中国山水画艺术网

2018中国冰雪画派新疆行系列报道

首   页 书画艺术动态 历代山水名家 当代山水名家 网站推荐画家 实力派画家推荐 理论之窗
各地美协组织 展销大厅 书画定制 国画山水流派 艺海趣闻轶事 书画收藏指南 合作交流
      当代山水画名家
白雪石 傅家宝 郭公达
刘继潮 章 飚 裴家同
朱松发 朱修立 陈玉峰
张自生 朱 冰 张卫平
  更多
      历代山水画名家
展子虔 李思训 李昭道
王 维 关 仝 荆 浩
巨 然 郭 熙 李 成
米 芾 王希孟 张择端
范 宽 马 远 夏 圭
李 唐 刘松年 王 蒙
倪 瓒 赵孟頫 黄公望
仇英 查士标 唐 寅
文徵明 董其昌 朱耷
龚贤 梅清 石 涛
王 翚 王时敏 吴石仙
萧云从 王原祁 吴 历
  更多
      书画收藏指南
2009年中国当代著名书画家作品市场价格状况统计
教你如何欣赏国画
教你如何收藏国画和鉴别真伪
书画的鉴赏、保养与收藏
书画的鉴赏、保养与收藏
悬挂字画的窍门
如何保存收藏的字画
书画收藏家成长秘笈:三大基本功七项注意
投资书画“四字方针”
当代书画收藏进阶
书画收藏五忌
字画收藏小知识
怎样选择书画收藏品
收藏名家书画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收藏“四忌”
收藏中国书画最好不装裱 画心保存有利长期保护
文房用品的品位身价
平民收藏如何捡漏
提高鉴赏能力 艺术品投资:长假修炼内功好时机
非理性投机都会失败 艺术市场绝非股票市场
北强南弱 艺术品市场区分南北值得商榷
赝品书画并非全是“劣品”
宋元书画为何屡以天价成交?
小印章有大乾坤:如何判断一枚印章的价值?
艺术品秋拍3看门道 书画投资:细节决定成败
市场亮点:大名家女性题材画是收藏上好之选
艺术要与聪明的钱结合?
粉彩瓷板作品《黄山四千仞》拍出680万元高价
民企进入艺术品市场最盼资金安全
郭庆祥谈清代皇家宫廷艺术收藏品
圆明园海外寻宝 大英博物馆担心中国追讨文物
骗子模仿书画家范曾声音 卖假“奇石”等行骗
艺术品秋拍3看门道 书画投资:细节决定成败
万达10年:斥巨资收藏名画期待丰厚回报
今日中国艺术市场当真回暖了吗?
中国艺术拍卖企业距离“垄断寡头”有多远?
  更多
      各地美协组织
安徽省淮北市巾帼画会
安徽省宿州市美术家协会
安徽省宿州市青年书画家协会
安徽省芜湖市美术家协会
安徽省宣城市美术家协会
安徽省池州市青年美协会员名单
安徽省池州市美术家协会
河南省周口市美术家协会
河南省漯河市工艺美术家协会
河南省新乡市美术家协会
浙江省金华市美术家协会工作会议磐安召开
山东省五莲县美术家协会
  更多
 
    台北故宫博物院馆藏近现代书画名家作品赏析
台北故宫博物院馆藏近现代书画名家作品赏析
作者:台北故宫   文章来源:中国山水画艺术网   加入时间2014-7-5 19:18:17

   

台北故宫博物院馆藏近现代书画名家作品赏析

     清末民初,中國書畫藝術的發展,由於西潮激盪以及古代遺珍發表機會之增多,無論在創作精神或表現形式上,多與時代脈搏密切相繫,不再陳陳相因,除了有別於嘉慶、道光之前的傳統面目,更顯現出欣欣向榮的復興景象。

     綜觀近代繪畫,殆可依地理環境劃分為華北、華中、華南等三大系統。其間,寓居北平的齊璜(1863-1957)、溥儒(1896-1963),各循質樸稚拙與雅淡超逸之途徑,別樹奇幟。而活躍上海的趙之謙(1829-1884)、吳昌碩(1844-1927)、曾熙(1861-1930)諸家,則將金石線條融入氤氳墨彩,譜成海上一派筆致疏獷的特質。爾後,徐悲鴻(1895-1953)、傅抱石(1904-1965)更兼容中外,開創揉合中西畫法的新穎格調。至於革命發源之地-廣州,清季有居巢(1811-1865)昆仲的撞粉、撞水新法;民初,高劍父(1879-1951)、高奇峰(1889-1936)、陳樹人(1884-1948)三傑復負笈東瀛,另闢一色墨皆美的嶺南畫派,影響所及,迄今猶盛。

     書法自清中葉以來,碑學漸興,習者多趨剛勁渾穆之北碑書風,如鄧石如(1743-1805)、阮元(1764-1849)、包世臣(1775-1855)、楊沂孫(1813-1881)、趙之謙、翁同龢(1830-1904)等,堪稱此中表率。民國肇建初期,甲骨、金文陸續湧現,對於當時書體亦頗多影響;即使時勢板蕩,志士仁人於兵馬倥傯之際,偶一搦管染翰,益覺豪氣干雲,如于右任(1879-1964)、譚延闓(1880-1930)諸公,莫不於敦厚間隱現正氣,箇中涵蘊,實有非學力所能至者。

     此項展覽,係由本院購藏、寄存,暨近年來各界捐贈之作品中精選而得,以近代書畫藝術之多元發展為主軸,俾使觀眾於欣賞之餘,能對百餘年來藝壇先進們的戮力耕耘,有更深刻之體認。

華北地區

     華北地區的藝術發展,向以北京為核心。北京為元、明、清三代帝都,歷來聚集於此的書畫家,往往蘊含濃厚的國粹色彩,遂有「京派」的稱呼。北京藝壇主要強調從傳統文化汲取營養,繼而尋求深化自己的藝術語言與特質,致令京派畫家的作品中,始終保有傳統繪畫的神髓。如齊白石(1863-1957)、陳師曾(1876-1923)、金城(1878-1926)、于非闇(1888-1959)、溥心畬(1896-1963)、王雪濤(1903-1982)等人,均屬此型。

台北故宫博物院馆藏近现代书画名家作品赏析

民國 齊白石 荔枝

     齊白石(西元1864-1957年),本名純芝,後更名璜,號白石、借山翁、寄萍等。湖南湘潭人,客居北京最久。除善畫山水、人物、花卉、草蟲外,亦兼擅書法及篆刻。

     本幅為林宗毅先生捐贈。畫藤籃中,盛滿果實。色澤鮮豔的荔枝,引來老鼠竊食。荔枝鮮麗的朱紅色在黝黑的老鼠烘托下,顯得格外亮眼。這種樸拙、大寫意的畫法,於二十世紀前半期頗為風行。

台北故宫博物院馆藏近现代书画名家作品赏析

民國 金城 花鳥

     金城(西元1877-1926年),字拱北,號北樓,浙江吳興人。曾留學英國研習法政,並考察西方美術發展。民初曾任國務院祕書,負責籌設古物陳列所,創辦中國畫學研究會。工畫山水、花卉,又精於摹古。

     本幅為林宗毅、林誠道父子捐贈。畫梧桐樹綠葉成蔭,毬果似鈴鐺般地懸垂其間,樹下並有薔薇花盛開。一對八哥,為哺育巢中幼雛,來回穿梭。通幅設色溫潤明亮,儼然有陽光透射其間。

華中地區

     上海是華中地區的首要商埠,也是江浙一帶最大的文化重鎮。上海藝壇由於兼融中土與外來文化,發展出極為活潑、多元的面向。著名畫家如蒲華(1830-1911)、任頤(1840-1896)、吳昌碩(1844-1927)、黃賓虹(1865-1955)、呂鳳子(1886-1959)、徐悲鴻(1895-1953)、張大千(1899-1983)、傅抱石(1904-1965)等人,各循「汲古創新」或「引西潤中」的理路,締造出前所未見的時代新風格。書法方面,則以崇尚碑學為正宗,行筆豪邁勁健,並揉合金石與篆刻趣味,吳熙載(1799-1870)、趙之謙(1829-1884)、吳昌碩等人,厥為代表。

台北故宫博物院馆藏近现代书画名家作品赏析

清 趙之謙 篆書七言聯

     趙之謙(西元1829-1884年),字益甫,號撝叔,別號悲盦。浙江紹興人。書法初學顏真卿(709-785),後專意北碑,師法鄧石如(1743-1805),加以融化而成一家。

     本聯字之結體,婀娜多姿,饒有動態。婉轉流暢中,別具古雅氣息,正是趙書的特色。釋文:萬物不平有風俗,七情之合為中龢。勳唐七兄大人雅屬。集會稽刻石。趙之謙。

台北故宫博物院馆藏近现代书画名家作品赏析

清 任頤 花鳥

     任頤(西元1840-1895年),浙江山陰人。字小樓,後改字伯年。畫初從父親鶴聲學,後又得任熊、任薰指授。人物、花鳥俱佳,賦色鮮麗,形象活潑;并以長期鬻畫上海,為時人譽為海上派班頭。

     本幅為林宗毅先生捐贈。金箋扇面畫碧桃花盛開,白燕迎風振羽而飛。粉白嫣紅,率意點染,而物態優雅,賦色尤令人覺三春寒意,鳥語花香,盎然紙上。畫成於光緒五年(1879),時四十歲。

台北故宫博物院馆藏近现代书画名家作品赏析

清 吳昌碩 行書中堂

     吳昌碩(西元1844-1927年),浙江安吉人。原名俊,字昌碩,七十歲後以字行。廿二歲補試秀才,五十三歲曾保舉任安東縣知縣,惟一月即去職。

     本幅為蔡辰男先生捐贈。吳氏廿九歲時,曾在蘇州潘祖蔭、吳雲、吳大澂處,獲觀古代彝器及名人書畫。後又從楊峴進修文藝,鑽研詩、書、篆刻。書法以石鼓文最為擅長,用筆結體,一變前人成法,力透紙背,獨具風骨。此作亦如是。

台北故宫博物院馆藏近现代书画名家作品赏析

民國 徐悲鴻 馬

     徐悲鴻(西元1895-1953年),江蘇宜興人。曾先後赴日、法、德等國,精研寫實主義繪畫。提倡中國畫改良論,楬櫫中西合璧式的創新理念,影響近代中國藝壇及美術教育,至為深遠。

     徐氏以畫馬著稱,他所畫之馬,並不只為藝術欣賞,大多蘊藏有抒發鬱結與愛國憂世的心情。本幅為四十六歲(1940)所作,時對日抗戰方興,畫中駿馬雄健的神態,自有鼓舞人心的深刻意涵。

華南地區

     近代華南地區的藝術發展,以「嶺南三傑」-高劍父(1879-1951)、高奇峰(1889-1933)和陳樹人(1884-1948)最具革新意識。三傑的畫藝,初傳承自廣州「隔山派」名家居巢(1811-1865)和居廉(1828-1904),後又赴東瀛留學,在技法表現上,於師法自然之外,更側重於渲染與氣氛的營造,充滿了浪漫、抒情的視覺美感。

台北故宫博物院馆藏近现代书画名家作品赏析

民國 林風眠 裸女

      林風眠(西元1900-1991年),原名林鳳鳴,廣東梅縣人。曾留學法國,歸國後先後任教於北京藝專、杭州藝專。林氏主張以中西融合的方式改革國畫,擷取西方印象派、野獸派的風格,以及中國傳統繪畫及民間美術,如畫像磚、瓷器彩繪的造型元素,終能提煉出極富個性化的藝術語言。本幅以方正格局畫裸女跪坐,線條簡潔流暢,背景布簾則以色墨大塊揮灑,於狂放中不失嫻雅,令人耳目一新。

 

渡臺書畫家

     民國卅八年以後,陸續渡臺的大陸書畫家,攜入了中土的風格技法,無疑為臺灣地區的藝術發展,注入新的養分;而臺灣特殊的亞熱帶風情,同樣為渡臺書畫家,激發出求新求變的動力。其中最有名者,莫若「渡海三家」-溥心畬(1896-1963)、黃君璧(1898-1991)、張大千(1899-1983)。仔細檢視他們早、晚期風格的遞變,即能充分體會藝術與時潮、地域環環相扣的緊密聯繫。

台北故宫博物院馆藏近现代书画名家作品赏析

民國 張大千 蘇花攬勝圖

      張大千(西元1899-1983年),本名爰,號大千居士。四川內江人。詩、書、畫俱長,尤以畫藝聲名最著。張氏的習畫歷程,初由臨摹傳統起步,兼作工筆、寫意。平日喜好遊歷名山大川,畫境隨之開濶,終能在傳統筆墨的基礎上,另闢潑墨、潑彩新局,成為當代國畫創新的代表。本幅為張鼎鐘先生捐贈。作於六十七歲(1965),乃是遊覽蘇花公路之後,追想當時濛濛雨景,而寫入畫幅。

民國 張大千 蘇花攬勝圖

民國 張大千 蘇花攬勝圖(局部)

民國 張大千 蘇花攬勝圖(局部)

民國 張大千 蘇花攬勝圖(局部)

民國 張大千 蘇花攬勝圖(局部)

民國 張大千 蘇花攬勝圖(局部)

民國 張大千 蘇花攬勝圖(局部)

民國 張大千 蘇花攬勝圖(局部)

民國 張大千 蘇花攬勝圖(局部)

民國 張大千 蘇花攬勝圖(局部)

民國 張大千 蘇花攬勝圖(局部)

民國 張大千 蘇花攬勝圖(局部)

 

中国山水画艺术网声明:中国山水画艺术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浏览者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和本网站无任何关联。如您想转载本条信息到手机微信或微博,请在网页下端左侧点击“分享到”自助转发,或关注本网微信订阅号zgsshysw

搜藏网 福建美术在线 陕西省美术家协会
更多友情链接

网站版权持有人:中国 山水画艺术网

页面浏览设置:1024×768分辨率

本站中文名称:中国山水画艺术网    本站网址www.zgsshw.cn  本站所有资料信息未经我站同意禁止转载,否则法律责任自负。

 《中国山水画艺术网》编辑部电话:13805590554   电子信箱:6-0-8@163.com  工作专用QQ:384169963    2522440660    

办公微信:zgsshw  法律维权:北京冠和权律师事务所 备案编号:  皖ICP备11008522号-1   备案图标.png皖公网安备 3410030200029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