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山水画艺术网编者导引:我国著名山水画大家卢禹舜先生很注重深入自然界中去采风,积极推行“外师造化,中得心源”式的中国画学习方法。本网自今日起,将分六期连续发布卢禹舜先生近期外出采风整理的最新图稿,同时展示其理论性文章,望能够给广大学习和研创中国画者些许启迪。

卢禹舜先生最新写生作品-《城市岁月系列一》
讲写生
唐代张彦远《历代名画记》有这样一段文字:“初,毕庶子宏,擅名于代,一见惊叹之,毕异其唯用秃毫,或以手摸绢素,因问璪所受。璪曰:‘外师造化,中得心源’,毕宏于是搁笔”。译过来是这样:当初,毕宏(唐代著名画家)看到张璪的画非常惊叹,感到张璪与众不同的是用秃笔作画或以手摸绢素(可理解为手指画的起源)。毕宏问张璪,你是从哪学来的这样本领?张璪答:我是从大自然中吸取营养,丰富自己,收集创作素材,然后加以分析、研究、理解、认识并与思想情感、精神相融合,形成艺术形象后用恰当的语言表达出来。毕宏听后从此搁笔不再画画。这段文字道出了“外师造化”重要的同时也说明了“外师造化”是过程不是目的,但要通过它才能达到目的。外师造化,中得心源就是以造化为师,深入研习体察观悟,掌握自然规律,丰富内心世界,把造化之美,升华为艺术之美,借以表达内在的情境。

卢禹舜先生最新写生作品-《城市岁月系列二》
“师造化”最基本的途径就是到自然中去,到山水中去,面对自然感受体验客观存在,这是经过历史验证的通往艺术最高境界的必经之路。历代大师无不努力实践并置身自然之中临风思雨。“临春风思浩荡,望秋云神飞扬”就是大自然的给予。东晋顾恺之就有自然中的深刻感受,他曾说自然之美“千岩竞秀,万壑争流,草木葱茏其上,若兴云霞蔚”。大师感受自然的例子举不胜举。但作为学生,我以为在自然中一定要解决三个问题,就是“遍历、广观、实践”。宋人李澄叟《画山水诀》中曰:“画山水者,须要遍历、广观,然后方知笔墨去处。何以知之?澄叟自幼而观之湘中山水,长游三峡夔门,或水或陆,尽得其态。久久然后自觉有力笔墨,学者不可不知也。”作为山水画家,要遍游名山大川,广为观察赏析体验,为笔墨语言提供客观依据。知道这样的道理是因为澄叟小的时候就对湖南一带的山水做过细致的观察,并经常游历长江三峡夔门,对江河湖水,山丘坡岸的形态有深入的理解和体验。久而久之觉得自然融入了笔墨、笔墨创造了自然,这一关系画画的人不可不知。

卢禹舜先生最新写生作品-《城市岁月系列三》
遍历,又可以从行万里路、读万卷书两方面理解,这句话早已成为画坛上脍炙人口的座右铭并在当前依然闪耀着光辉。这是因为画家特别是好画家都有着丰富的学识修养,是学者,是学问家。古人说:“读书不多,画则不能进于雅;观理不清,则画不能规于正”。还有“墨非豢养而不灵”说的也是这个道理。行万里路首先要求我们对自然要有极大的热情与关注,要“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古人早有“笔非生活不神”。那么通过向往自然、好奇自然、崇尚自然、探索自然,从中获得自然的超逸、洒脱、博大、宏伟和宽容的境界。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的这种感受,不通过行路是不会获得的。但我们的感受不能只停留在见山是山,见水是水这个层面上,要在对自然的探索过程中走出对基本构成的关注而迈向对自然之境的感悟。就像人们在自然中看到的是金木水火土这些属性物质的时候,而庄子看到的则是具有精神属性的“气”。他在《知北游》中说:“人之生,气之聚也,聚则为生,散则为死……故曰:通天下一气耳。”就是这“通天下之气”孕育了万物,合自然之规律。这种带有极强主观想象的浪漫论述是以深厚的文化修养,渊博的学识为基础的。从这个意义上说,读万卷书,才能更加提升自己的精神境界,拓展胸怀。南北朝时期的山水画家宗炳,虽然遍游名山大川,但他更重“闲居理气”和“澄怀观道”。唐吴道子,“游四方的同时又手持《金刚经》自识本心。这样才能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临渊履冰而心不惊,如此才能仰观宇宙之大,俯察万象之盛。”如若不然,就会像董其昌所说:“不行万里路,不读万卷书,欲作画祖,其可得乎?”创作欲望可能突发一时,但却是平生修养身心之所得。故我说“读书行路、陶冶情性、体观自然”乃为我辈每日之功课。

卢禹舜先生最新写生作品-《城市岁月系列四》
石涛说:“天地以生气成之,画以笔墨取之,必得以笔墨之生气与天地之生气合并而出……”其意是天地而成于生气、画之生气是以笔墨取天地之生气,笔墨生气与天地生气相融合才气韵生动。这又说明观察体验不经过描写表现,天地之生气、心灵之生气、笔墨之生气、画之生气将烟消云散永不复得。所以造化与心灵相交融产生的具有客观属性和精神属性的形象不能停留在没有附着的漂浮状态,要通过笔墨语言反映到画面之上,这实际上是“物我相融”也就是感受自然的全部过程。对于写生还须说明,不能追求客观的真实而牺牲主观的感受,不能追求表面的浮华而失去笔墨语言的独立价值,不能对自然“心怀成见、视而不见”,更要避免过分强调造化穷极而使心源显得过于肤浅或夸大心源而使造化过于概念萎缩。

卢禹舜:现任中国国家画院常务副院长、院务委员、中国艺术研究院博士生导师、哈尔滨师范大学副校长、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中国画艺委会副主任、中国画学会副会长,第二届“全国中青年德艺双馨文艺工作者”、中宣部四个一批人才,有突出贡献优秀专家,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卢禹舜先生最新写生作品-《城市岁月系列五》
作品著作
卢禹舜意象山水当代名画家技法解析
《北疆情》入选第六届全国美展;《一夜乡心》、《白梅山水》曾获北京国际水墨画屏’88优秀奖,当代水墨新人奖佳作奖。曾多次参加全国重大事展,部分作品获奖和被中国美术馆、中国画研究院、上海美术馆、江苏美术馆、中南海、香港市政局等《美术》、《中国画研究》、《中国书画》、《迎春花》、《江苏画刊》、《美术家》(香港)、《收藏天地》(香港)、《文艺报》及国内20余家报刊专文评介。曾出版《卢禹舜山水画集》、《卢禹舜画集》、《玉金岭卢禹舜山水画集》、《卢禹舜山水画集》。传略和作品收入《中国当代书画家名人大辞典》等多部辞典。

卢禹舜先生最新写生作品-《城市岁月系列六》
个人画展
1987年,《陈向迅、赵卫、陈平、卢禹舜四人山水画联展》;
1988年,《北京国际水墨画展》、《当代中国画展赴巴黎展》、《卢禹舜山水画展》(加拿大多伦多市);
1989年,《李可染、陆俨少、张仁芝、龙瑞、庄小雷、陈向迅、赵卫、陈平、卢禹舜山水画联展》、《首届中国新文人画展》;
1991年,《野山情—卢禹舜山水画精品展》(香港)。
1992年,《深圳国际水墨画展》、《中国百年收藏展》、《当代中国画展》(日本);
1993年,《卢禹舜画展》(韩国);1994年,《第八届全国美展》;
1995年,《第八届全国美展获奖作品赴日本、韩国巡回展》;
1996年,《中国著名画家邀请展》、《台湾第一届国际彩墨画展》;
1997年,《中国一流画家四人展》(日本)、《卢禹舜画展》;
1998年,《上海国际水墨画双年展》、《深圳国际水墨画双年展》。

卢禹舜先生最新写生作品-《城市岁月系列七》
学术活动
多次参加国内外重大学术活动,部分作品获奖和被权威机构收藏。曾在20多个国家、地区举办个展和联展。曾出版个人专集或文集15部,合集30余本。

卢禹舜先生最新写生作品-《城市岁月系列八》
(注:本文图片均来源于画家画室,未经画家本人同意,任何人不得藉此所发布图片从事任何商业目的)作品图片由本网按描绘物象自行划分,不代表画家本人意见。
中国山水画艺术网声明:中国山水画艺术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浏览者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和本网站无任何关联。如您想转载本条信息到手机微信或微博,请在网页下端左侧点击“分享到”自助转发,或关注本网微信订阅号zgsshys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