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代山水画的天地大美与笔墨精神的美学思考》连载
(一)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是中国文化的主要特征之一,在学院教育培养出来的知识结构观照下,将两宋时期的造型法则以及受明清时期心性学说影响的笔墨精神与近现代以至当代学院教育培养出来的知识技能作适合时代发展需要的整合,是当代山水画画家风格语言有效发展的途径之一。

卢禹舜先生最新写生作品-《都市墨韵系列1》

卢禹舜先生最新写生作品-《都市墨韵系列2》
我国近现代以至当代美术学院的基础教学内容,譬如素描教学中的光影、体面、结构、透视,写生色彩教学中的明度、色性(冷暖)、色相乃至画面的虚实关系、空间关系的处理等等基础学识与技能,在某种意义上说,首先,主要来自西方十九世纪以前的学院教学体系,其次,便是现当代西方现代乃至后现代的诸智性因素观照下的话语系统和知识技能;以往,人们曾怀疑这种教学思想体系是否会与中国传统的绘画语言的表达形式相抵牾;事实证明,经过几代人的共同努力,主要来自西方的话语系统和技法语言,是可以被“中体”所利用并转化为于中国画发展有益的文化营养的——而这个“中体”的核心价值指向,便是蕴含在中国文化元典精神之中的天地精神与大美境界。

卢禹舜先生最新写生作品-《都市墨韵系列3》

卢禹舜先生最新写生作品-《都市墨韵系列4》
事实上,当代山水画风格表达上的创新,其有价值、有意义者,往往都是立足中国文化本位而能汇通古今中西视觉文化意义上的形式语言重建。而且,更重要的是,只有在指中国文化“仁学”意义上的向天地大美,即只有在指向天地精神与圣贤意志(中国文化中的人文理性)在山水画中的内部支撑,并且是在不违个性发挥的形式语言表达之中,其中国山水画的图像语言的重建,才能最终具有特定的价值指向与意义——这样的重建,犹如宋儒立足先秦儒学本位,而在新的历史时期代对以往的儒家、道家、释家等思想学说所进行的超越式的重建(这是儒学在新的时代的崭新发展,既有的儒学精神,只有在如是的崭新的形式语言重建中,才能鲜活地存在)。

卢禹舜先生最新写生作品-《都市墨韵系列5》

卢禹舜先生最新写生作品-《都市墨韵系列6》
以我的“八荒”系列作品为例,我确实在一以贯之地有意识地坚持不懈地在精神境界上追求天地大美,而不仅仅只是形式上让大家感到有所新意。在具体的创作实践中,我一直秉持着在作品精神内涵上,力求使自己的作品传达出崭新的意境、现代的气息。这对中国画家来说是时代的要求。我的“八荒”系列作品,就是在这样的首先原则的指导下创作出来的。
我的“八荒”系列作品的名称,有“静观八荒”、“坐究八荒”、“澄怀观道”、“八荒通神”等,从图像语言上讲,有一些人说图像语言表达的内容多少有些神秘,其抽象的精神内涵在欣赏时,有很难用语言表述清晰的地方,但是从图像上看,大家又都说能够感悟并认可我所表达的是中国人的天人合一精神观照下的人与自然的完美和谐的境界——换言之,我的“八荒通神”系列作品,所表述的其实就是通过作品图像显现出来的那种天人合一精神指向的和谐境界,表达出我对崇高的中国文化精神的无限景仰。当然,这并不是说我实际上已经达到了那样的境界,我只是通过自己的风格语言建构,表达了我对中国人的精神境界所对应的那个自然本体即人与自然的关系的思考和理解。

卢禹舜先生最新写生作品-《都市墨韵系列7》

卢禹舜先生最新写生作品-《都市墨韵系列8》
最近一段时间,我一直在思考如是的问题:天人合一的境界,是我们应该追求的美好境界,对如是境界的追求,是无止境的,以前,因为我对它的向往而想尽快地实现它,于是我就用那样的作品诠释我的理解和追求,现在,回过头来想,这确实是需要我们在画里、画外都要永远追求的一个目标,即我们应该一以贯之地、永不休止地把这样的人生境界、精神境界具体落实到生活的点滴中、落实到一件件作品上,我们的艺术创作才能达到理想的高度。基于这样的思考,我把自的如是理解在实践中进一步作了图式化的处理,目的是让欣赏者能更容易接受画面精神气息的感染。譬如,对“天地大美”这个概念的理解,天地本身是“至大无外”(《庄子》语)的,我们都是自然的一部分,故尔,人的所有品质都是自然的一部分,所以说,所谓的“天地大美”,其实还是宇宙自然的本然显现。所以,对于画家来说,所谓“天地有大美”,其实就是画家所“觉解”到的宇宙自然。概言之,就是要把天地大美理解得丰富、深厚、朴素、具象,而不是把它虚幻化,我们可以把它理解成人的某种精神、民族精神、国家精神、民族形象、国家形象等等。对于普通人来说是这样,对艺术家、画家来说更要心驰神往如是的境界。这是一个艺术家必须具有的基本品格,这就要求我们的艺术实践秉持的如是的精神原则,能够成为我们日常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一名艺术家如果没有这样的品格意识,对天地大美没有如是的理解和追求、不心驰神往这样美的境界,就很难创作出打动人心、令人神游界外的作品——在原则上,艺术实践是对美、真、善的一种追求,是对完美人生的一种向往。如果没有这样的一种思想、观念和意识,何言自然大美?

卢禹舜先生最新写生作品-《都市墨韵系列9》

卢禹舜先生最新写生作品-《都市墨韵系列10》
自二十世纪80年代的思想解放和文化热以来,中国的文艺复兴的条件已经存在,所以,我在“八荒”系列中所追求的实质,一方面,是对博大、深邃的中国文化精神的无限向往,另一方面,则是向往着在自己的作品中蕴含有特定的时空构成法则。这是立足中国文化的现代转型而对霍金的《时间简史》中的时空观的一种现代解释。在我看来自,一个快速发展的现代化的国家,必须有其与其社会性质、国际地位相适应的具有与时俱进属性的崭新文化。霍金曾说“地球表面时间流逝的比更高处(宇宙太空)慢”,如果联系《庄子》中的“沧海一粟”(立于宇宙太虚看大海,大海犹如粟米粒)之学说,就会发现,中国人的文化精神中的天人合一观,实质上,是将宇宙本体论与人生论相联系的一种对待自然生命、对待自我生命的一种态度、一种原则、一种方法,同时,更重要的是这也是一种文化信仰。我的“八荒”系列作品中的“静观八荒”、“坐究八荒”、“澄怀观道”、“八荒通神”等等命题,就是通过如是的态度、原则和方法,而在创作中进行探索和研究的图像化显现。

卢禹舜先生最新写生作品-《都市墨韵系列11》
本文作者小传:
卢禹舜:现任中国国家画院常务副院长、院务委员、中国艺术研究院博士生导师、哈尔滨师范大学副校长、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中国画艺委会副主任、中国画学会副会长,第二届“全国中青年德艺双馨文艺工作者”、中宣部四个一批人才,有突出贡献优秀专家,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注:本文图片均来源于画家画室,未经画家本人同意,任何人不得藉此所发布图片从事任何商业目的)作品图片由本网按描绘物象自行划分,不代表画家本人意见。
中国山水画艺术网声明:中国山水画艺术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浏览者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和本网站无任何关联。如您想转载本条信息到手机微信或微博,请在网页下端左侧点击“分享到”自助转发,或关注本网微信订阅号zgsshys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