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月10日下午,中国水墨艺术研究院、泰安市文联在泰山国际饭店会议室召开了泰山胜迹图暨泰山胜迹诗联书法长卷研讨会。中国书法艺术研究院院长、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袁守启,中南海画册编辑委员会主任、西苑出版社原社长总编辑、中国水墨艺术研究院院长,泰山胜迹图组创者、总策划杨宪金,中国楹联学会会长、原新华社中广联党委书记蒋有泉,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所长助理、中国毛泽东诗词研究会秘书长陶国斌,泰山胜迹图主笔之一、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白崇然,泰山胜迹图主笔之一、中国水墨艺术研究院副院长刘越冬以及泰安地区的专家学者张用衡、贾志秋、沈维进、何树华、包小义、王克煜等六十余人参加了会议,研讨会由泰安文联主席周鹏主持。

白崇然

李静
杨宪金先生首先对泰山胜迹图的创作过程进行了简要概述。与会者踊跃发言,针对胜迹图及泰山胜迹书法长卷创作的创作时代背景,创作意图、篇幅、规模,还有创作队伍、层次、文化内涵上进行了详尽的阐述。大家一致认为,泰山胜迹图是泰山历史上第一幅将泰山壮丽的自然景观和深厚的人文景观融合在一起完整表现的泰山文脉大型经典之作,是宣传泰山、描绘泰山的首创,是一项壮举。

吴绪伦
泰山胜迹图暨泰山胜迹诗联长卷研讨会讲话

1、泰安市书协主席沈维进:
首先对杨院长付出这么多艰辛的努力,来做泰山胜迹图表示敬意,也对在坐的各位艺术家在创作过程中付出的感情,所达到的艺术境界表示敬意。看了此图之后我有这么几点感想:第一点,这幅图创意很好,杨院长在组织完中南海胜迹图长卷以后,立即转意来创作泰山胜迹图长卷,集合了全国这么多优秀的艺术专家和一些泰山文学方面的研究专家,来做这样的一个创意活动,我觉得是非常有意义的,泰山的文化是博大精深的。这图内涵是非常丰富的,以前从来没有这样一个形式全方位的来展现这样一个内容,应该说这样一个内容的展现,从这样一个载体把泰山几千年的文化放到这两个长卷当中,是画龙点晴之笔,一个体现了我们这个时代,我们这些艺术家的学养和水平,另一个体现了我们这个时代对泰山文化的研究和挖掘的水平。从目前看来,应当是在泰山书画史上添了隆重的一笔。第二点就是我们这次水平高,具体体现两个方面。一个方面是我们的规格高,无论从泰安市委、市政府、泰安文广新局、泰安市文联、泰安民间艺术团体,都给予了高度的重视和参于,令我们这些作者有很强的保留性,大家看到山东的高手,一致泰安的这些书画家,包括爱好者都融入其中,再加上组创人员,暨兼并了高端,又兼顾了两个代表性,从这方面返应非常好。第三点我们这个活动组织恰逢其时,十八大以平,习总书记召开了会议,提出了既解决高端的,又解决了高峰的问题。我们这个既是高端又是高峰,起码历史上没有出现这样一个长卷,历史上没有出现这样一个图文并茂的全方位的展现,在这一方面杨院长和各们所付出艰辛,所付出的努力是分不开的,也确实有很重要的历史意义,由近到远,我们从政治中心中南海到到国学振兴家园的泰山,这一从点到面到历史的光荣, 我们中国有很多的文化经典,需要我们在坐的各位用十八大的精神去解读,用我们的国学精神去解读,所以我相信,在杨院长的带领下,有更多的精品面世!

2、原泰安日报社主任、总编辑何树华:
长卷好就好在把自然景观和人物景观,巧妙的结合在一起,而且,结构是非常的和谐,泰山五岳独尊,泰山灵魂是什么?泰山精神是什么?说老实话,就是五岳独尊的“尊”字,天物第一,举事无双,泰山就是这么一座山,这个不仅是自然景观,主要讲人气。在全国人民心目中,在全国各界的争执中,泰山安,之天下安,异国共存,万古岿然,泰山是这么一座山,所以在表达自然景观时,一定要注重人文,人文这方面的表达,我们仔细看了看长卷,这一点做的非常好,除了中间描绘的人文景观外,包括石刻、诗词,主要大量用人物,人物也仔细看了看,从原古那个时候,尧、舜、禹、周、丞与泰山有关的古人,一直到历朝历代帝王、封禅、文人体 ,以及名人活动,大量的民众活动,包括东岳庙会、一些单凡宫、小型贸易、小商小贩,很接地气,把泰山人物,从帝王到百姓,各层次,中间加了文人官僚,各个层次,都活灵活现的在长卷中得到了体现,而且注意看了看这些人物所站的位置和自然景观处理的关系都非常合理,无论大小疏密,都安排得当,很成功,能够做到和山水灰暗一体,不突名,不矛盾,形成千人合一,这个是很不错的,又注意看了看人物的刻画,首先这些形象能得到认可,从原古到乾隆,大体都符合心目中的,想象中的形象,这一点可以说是成功了,描绘中间的芸芸众生,各阶层,各种身份,那些人物也都是很成功的,其中最成功的是一些高寺、知识分子、文人们,描绘得很有神采,宽袍袒胸,一个个潇洒自如,仔细看了看,还比较有功底,借鉴了古人一些画谱上面的人物姿势,都借鉴的非常成功,刻画的程度,应该是山水中间的点景人物,以鉴为主,但比一般山水中间的点缀人物好像又略底了一点点。线条比较细仔,也站得住脚,比较流畅,造型比较准确,这都是长卷成功的主要因素,长卷除了具有开创性以外,将来具有很好的资料性,所有都包括万有,从自然到人文都有,将来给后人的创作以及书画家们的创作都提供了很好的素材,以前所画的都没有那么全面,都找不到一个作为一种素材那么齐全,从山顶到山顶,到他周边的各个景物,包括泰城的全景都有,到林岩寺也包括进来了,所有的都非常齐全,基本就是个百科全书,具有很好的资料性,总而言之,他的成功是主要的。不足是他是属于小写意,小青绿,大体是这个品种有他的好处,比较细仔,每一个物景、每一个建筑、每一个景点都能方方面面的细仔的刻划清楚,但是带来的不足就是气势再强一点,再震撼一点,惊天动地一点,杜甫“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那种大气,还是缺乏的,这种五岳独尊,这种气势应该更大一点,所以有个意见,过于强调从头到尾的统一性,在画的风格上的统一性,一开始是小写意,小青绿,到最后也差不多还是一个风格。当然第一重要的就是要统一,在统一性上,风格统一上,是成功的,这可以说是一个优点,但也是有不足之处,应该大写的地方,没有放开,达不到人们心目中雷霆成军,五岳独尊的立跋山水的气势,带有一定的遗憾,只是个人之见,还请专家多指点!

3、原肥城市政协副主席刘方元:
宪金同志创意、策划、组织各位专家共同创作的泰山胜迹图今天问世了,展现在人民的面前,可亲可贺,宪金同志我们是老乡,他是地道的从桃乡走出来的,几十年来在中南海,在国家机关,在领导人的身边,在中南海领导人的身边受到艺术的,一直在研究文化,文学方面的知识,可以说学有所成,不是科本出生,学有所成,我们有这样一个好同志,感到自豪,感到骄傲。特别是看到今天这个泰山胜迹图长卷,很受感动,这样一幅这么厚重的画卷,确实不易呀,没有对泰山的深厚感情,没有毅力是做不了这样一件事情的,所以说是可歌可颂的,所以说我觉得这幅画作是佳作,是精品,是宝贵的财富。前无古人,当然也可能后有来人,前无古人,开封有一个《清明上河图》,描绘的是开封的商业胜景。今天这有一个泰山胜景,可以底蕴,也可以说这是描绘泰山的第一人。我觉得泰山是泰安的的泰山,是山东的泰山,是中国的泰山,是世界的泰山。是世界保贵的文化遗产,写它,画它,宣扬它,人民应该,当作泰山人来讲,要清静泰山,拥抱泰山,泰山这应当是我们的本份,我们应当大力宣传它,保护它,这是我们的责任,义不容辞,作为宪金来讲,回答的很好,可歌可颂,他为宣传泰山做到了今天这样,我很感动,最后为泰山展览成功表示祝贺。

4、泰山文化学者张用衡
我是比较早的参加泰山胜迹图创作的,当时杨院长的思路很清晰,搞了一个样本,搞样本的时候,就说要做成长卷,但泰山是向上的,我们的长卷是横着的,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想把泰山画出来的话,是非常不容易的,还有一个是刚才何主任说的,人文历史是重要的,画好画,但人文不好画,这个问题也解决了,泰山比想象中的还要高大,还要雄厚,还要伟大,为什么呢,因为在画的时候,近景,中景和远景,由于泰山是远景,从一开始比较矮的地方,比如说明石桥一步一步到了瞻鲁台了,这就到了高潮,所以说很好。泰山在人们心目当中果然是雄伟宏大的。第二呢,就是说文化,从人物,站住脚的炎帝,传说中的三皇时候的帝王,还有李白,杜甫,种种的文人,这些人实际上演绎了泰山的历史,我特别赞成何树华总编说的,这是泰山的百科全书,凡是有文化的,一读本书,一读这幅画,真是包罗万象呀,林林总总,淋漓精致呀。看起来的时候,再加上有前言,有跋,还有文字,字画,作品都比较完美。四年前我提出时,讨论过,中国有四大画派,名胜区在中国的文化,泰山没有画派,没有听说过,元代王蒙画泰山,很多人画泰山,因为泰山的雄,泰山没有很多小的地方,泰山不以小巧示人,给人一种厚重的感觉。但是我们这个画解决了泰山,我认为我们这个画里,有艺术,有文化、有历史,更是一种泰山的精神,这是一幅成功的作品,呈我们这个泰山胜迹图画成之后,我想会有更多的画家拿起笔来画泰山。泰山会有不同的人的风格画泰山,画泰山的人将会以泰山胜迹图的诞生,泰山画派将随着泰山胜迹图的而诞生产生。!

5、泰安社科联主席贾志秋:
泰山胜迹图从开始,我也参与了其中,今天作品展现在眼前,我有几点感想在这里说说,第一是可贺,当前由于国家、党中央、各级政府在高度重视文化的这样一个形式下,我们围绕泰山文化,为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达到这么一个精品,而且今天正式展现给大家,我觉得这是传统文化的一大收获,也是泰山文化的一个文化巨制,刚才刘方元主席讲和《清明上河图》相媲美,我觉得也比较恰当,可以说这幅作品开了历史之先河,文化之精品,应该说这幅作品是留遍全古,是比较唯一。第二是可敬,非常敬佩在座的各位艺术家,各位专家,我们在些艺术家围绕我们的泰山文化,围绕我们袓国的传统文化,进行精细的创作,历经四年之行,可以说是呕心砺血,付出了非常多的血汗,整个过程我也都参与了,可以说我也是一个见证者,特别敬佩的是我们的杨宪金院长,我们敬爱的老乡,刘主席说是肥城的老乡,我说是泰安的老乡,是整个泰安的骄傲。杨院长怀着对泰山文化的热爱,对祖国文化的热爱,对我们家乡的热爱,从北京回到泰安,对家乡来做这样一个事件,这样一个事情,应该是功德无量,可以说功在当代,从无请求。从我心理,我非常敬佩杨院长,一方面热爱,另一方面的执着。应该说现在做一件事情非常难,做这么一个事情更难,从创意、策划、构思、制作这么多艺术家们来创作这样一个巨制,不是一般人能干得了的。所以说对杨院长这种执着,这种奉献,出于他对家乡的爱,对艺术的爱,对祖国文化的爱,才能做出这样一个事情,应该说我们从事文化工作的所有同志都应该向杨院长学习,表示敬意。再一个敬佩就是杨院长身体力行,不但是在这个组织方面,还对诗词歌赋,书画艺术方面,也都有非常高的崇敬,所以说,敬佩杨院长是应当的,第三个敬偑,我们这个巨作从艺术上讲,因我不是搞绘画的,我这方面研究的不透,但是我看了,也有几个方面的感受,整个作品应该是泰山自然与文化的泰山,是世界文化的遗产,把泰山的文化对世界展现了出来,可以说体现了它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体现了自然和人文的和谐,第二个,也是刚才有些同志也说了,我看了作品之后是写意的形式,整个文化的构思、用墨方面都非常精道,可以说是一个上层的艺术之作,当然还有很多值得我们去领会的地方,我这里就不一一列举了,总之,可以说杨院长不仅是我们泰山优秀的儿子,也是泰山文化的骄子,这是第二个感想吧,第三个感想,有一个美好的祝福吧,我们这个长卷巨制问世之后,泰安要以此为契机,进一步繁荣我们泰山的文化,从一开始,创意之时,杨院长就以中国水墨艺术研究院,对市委,市政府打报告的时候,就对李书记说这件事情很有意义,对宣传泰山很有帮助,对泰山文化建设都有好处,我们有关部门大力支持,所以这一次市委,市政府对这件事情有一个明确的指示,所以下一步,我有一个想法,在艺术创作的同时,加强对艺术理论的研究。因为我是从宣传部到了社会科学联合会,现在在社科联。那么对艺术的创作方面,文化的繁荣非常重要,对理论的研究非常重要,用理论来指导创作实践。一下步理论研究该出精品,理论结果该出硕果,祝愿我们祖国的文化越来越繁荣,我们杨院长和各位专家艺术长青

6、泰安美协副主席包小义:
在这里我很高兴受到邀请来参加研讨会,在之前与杨宪金院长、美协孙志刚主席在探讨形成泰山画派的阶段,包括其他个老师一起对泰山胜迹图进行过前期设计和研讨,现在出来的成品比四年前设想的要精美得多,多年来我一直从事泰山文化工作,像这样一种全面,完整的一个巨制还是没有的,在泰山画派的形成当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这是一个百科全书。大家知道,泰山是一个立体的泰山,简单说是一个双遗产,自然遗产、文化遗产,这就是她具有独特魅力的地方。一个世界是一个球体,,泰山也是这样,但是泰山的人文景观是一个浑然一体的一个强大气场,我们来参赏他,领会了之后,来表现他,这就是泰山胜迹图对我们的一个感受,然后在这个基础上来,让我们更加的热爱泰山,来感受泰山的美。

7、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中国书法艺术研究院院长袁守启
这次应杨宪金院长,也是我们山东老乡老朋友的邀请,这一次有幸再一次来到这个世界文化遗产--泰山,来参加这样一个,杨院长亲自创立,亲自组织,亲自领导,最后形成中华胜迹胜迹文化行——泰山胜迹图,泰山胜迹诗联书法长卷,参加这样一个展览活动和研讨,是非常有意义,我也深受教育,深受启发。首先这一次我觉得这两个长卷,一个立体高远,它取的是胜迹而不是一般的山水风光,自然风光。这次的创作手段高明,简言之,把诗书画合并,三位一体的成功的展示了泰安的历史文化的美。所以说他和《清明上河图》媲美,我说胜似《清明上河图》。因为《清明上河图》画出来的,也有我们家聊城一段,大运河一段,这个我参与过一些,还有大运河一些文化,我们这个泰山胜迹图,泰山胜迹诗联书法长卷,集中展现比清明上河图的内容更加丰富,更有立体感,他那个主要是描绘开封商业的繁华,以及有关动态的场面,但是我们泰山胜迹图远远高出了这个,他把诗词,诗联,而且把长卷的布局设计的比较好,这一点我觉得是比较成功的,杨院长做得这件事还是比较成功的。第三点他的贡献是无可估量的,他不仅对泰山文化的贡献,也是对世界文化的贡献,把泰山文化传播到了全国,能够像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来的一带一路,比如像丝绸之路一样,一带一路去交流,还有赵长青书记,我们想呢,是把书法也衍进去,海上丝绸之路,不但做贡献,杨院长抓这件事的贡绩,怎么说都不会过,看来虽然是一部长卷,我参与了中南海胜迹图的活动,对泰山胜迹图的表现,历史上叫书法名山,我也参与,作为书协理事,作为专家来参与,来州令为书法名山。从这一点来讲,就可以做为书法名山了,当然了他和我们的泰山无法比的,泰山我是50年前登过泰山的,大学毕业登过。泰山高不可攀,泰山有很多名人留下了墨宝,留下了遗产,,我们就提到这个,泰山的经石语,在那个年代,那个时代背景下,用手工,用了多少笔,多少人工,多少时间刻完,这是一个伟大的工程,世界上都没有的,杨院长这一次把这个泰山胜迹图展现在大家的面前,久远的保存下来,传承下去,功不可莫,也可以说是功在当代,立在千秋,这也是我们所学习的榜样。泰山不仅是泰安的,也是中国的,是世界的,杨宪金同志做件事情,是非常英明,非常伟大,效果也是非常好的。

8、中国楹联学会会长,原新华社中广联党委书记蒋有泉
把泰山作为国山,是没有假的,有泰山在,中华民族不倒,中华民族不昏。这个对泰山这么定位,我们这个胜迹图做了很好的评价,确实都不过分,我首先认为,作者们,包括杨院长本人,对我们中华民族有感情,对家乡泰安有感情,另外还很重要的是,他们之所以这样立意高远,宏大,艺术地位如此的准确,他们是看懂了的泰山,读懂了泰山,想通了泰山,所以才画出这幅图,这幅图完全表现了泰山的精、气、神,也代表了反映出了这幅图是精品,袁部长说了,比《清明上河图》更好,但是这幅胜迹图,有隆重的文化,文化的底蕴,我认为,包括文化的因素,比《清明上河图》还要强,所以这是一个珍品,将来会发挥更大的作用,谢谢各位,谢谢杨院长!

9、中国毛泽东诗词研究会秘书长、中国毛泽东诗词研究会书法艺术分会副会长陶国斌
这个是在杨宪金院长的亲自带领下完成了这个巨作,我看了一下,非常震撼,杨宪金会长,也是为发展我们社会主义文化事业,作出一个新的贡献。因为在这之前做了一个中南海胜迹图,这是第二个巨作,杨宪金会长长期在中南海工作,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人民,前不久,习近平主席主持了一个文艺座谈会做了一个讲话,讲话当中,给我的感觉,文学艺术来源于人民,再一个就是要创新,文学艺术要创新,在市场经济调绩和宏观控制,在地方失灵的情况下,党中央提出了文艺要来源于生活,来源于创新,我觉得杨会长,泰山胜迹图有三个地方在创新,我们在讲道路创新,理论创新,制度创新,那么我想在反映泰山胜迹文化史,绘画这个地方是一个创新,填补了泰山文化史上的一个空白,我觉得第一个创新是立意创新,大手笔,大能量,组织这么多当代著名的画家,来做长卷的创作,确实不太容易,呕心历血,而且经历了几年,全景式的反映泰山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把人文景观融入到自然景观里面去,把泰山的文化融入到自然景观里面去,我觉得这是一个创新。第二,诗和景融合在一起。将文人墨客,帝王将相关于泰山创作的诗,来进行书法进行创作,其中也包括一些印章,其中很多印章我还是比较欣赏的。第三个创新,反映大手笔,大气,这是一个时代的发展的,与时俱进,在这个地方也是一个创新。三个创新,也祝贺杨会长,带这些书画家完成了这篇巨作,而且填补了泰山人文的历史,泰山是三山五岳的之首,是中华文明的魂,祖国的山山水水,还有好多大山大川,今后继续做下去。为繁荣社会主义文化的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谢谢大家!

10、中国大众文化学会常务理事、中国国画家协会理事、中国楹联学会书法艺委会委员姚三石
时值已未四月,应中南海画册编委会主任、中国水墨艺术研究院院长、著名诗人书法家杨宪金先生邀请,非常荣幸的参加泰山胜迹图诗联书画艺术展和艺术研讨会,并认识众多文化名人和书画名家,可以说也是一次学习和提高艺术的难得机会。
由杨宪金先生精心策划的《泰山胜迹图》既是当代文人画的杰出代表作品,又是一幅工笔青绿山水大作。巨卷集刘越冬、白崇然、吴休、钟捷、蒋大卫等30多位技法趋同的实力派画家,磨砺四载,将雄伟壮丽的泰山胜迹融合于整体画卷中,终成鸿篇巨制,着实令人惊叹,令人敬佩,令人神往也……整幅作品传递正能量,弘扬主旋律。泰山恢宏壮丽、博大精深的文脉,大国气象和民族精神尽现画中。山水、花鸟、人物,笔墨浑厚,自然生动,气势磅礴,活灵活现,师法古人而创新,师造化而独特。今日繁荣与历史文化交相辉映,史诗般的艺术语言与磅礴高远的恢宏气势完美且和谐统一,可见其艺术价值、文化价值、文献价值是世上无伦与比、神品之作。
《泰山胜迹诗联书法长卷》由杨宪金先生策划设计、300余位书法名家创作而成。书法真草隶篆,诸体兼备,诗联相辉,珠联璧合;泰山名胜,立意高远,卷面大气,笔法苍劲;人文风采,情景融合,虚实相生,令人回味;历代帝王,名人志士,诗联歌赋,均有涉猎。

11、泰山胜迹图组创者、总策划,中国水墨艺术研究院院长杨宪金
上午在中国书画频道的小张问,泰山胜迹图对我们这个中华的文化起到一个什么样的作用,我说对中华的文化是一个推进作用,是一个传承作用。这样要想把它的继续下去,传承下去。特别是习总书记讲话以后,对中华民族的复兴,中华文化的复兴,我们中华名山有了,中华名苑有了。我们这个头如何开,又产生了一个梦想,把这个中华胜迹的文化怎么解决一下,把他衍生下去,推荐下去,推动各地的胜迹文化的发展,我的目的很明确,就是中国的名胜古籍。这样把各地的名胜古籍,用同样的形式,但可以是不同的规格,不同的长度来做,把它挖掘出来,推广出来,我当时提出了一个中华胜迹文化复兴工程。来的时候正在跟北京大学的一个专家学者,进行论证,我的一些资料,想法东西都拿走了,回来我们一起讨论。这样,中华胜迹文化行—泰山文化带着商报的赵总提出了一个问题,走向全国,搞一个巡展,这样我们的文化的宏扬,而且带动了各地的胜迹文化的发展,文化的挖掘,主要是传承。在今天这样一个经后的过程当中,有劳大家一起来做。我做的工作是四位一体,不做单一,就做当地的基本的文化融合在一起的。做一个点,不做面,希望大家今后一起做,谢谢大家的支持!(中国山水画艺术网编辑)
中国山水画艺术网声明:中国山水画艺术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浏览者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和本网站无任何关联。本网发布的讯息您如发现侵犯您的著作权,请及时和我网联系,在提交相关证明文件后,我网会选择删除。如您想转载本条信息到手机微信或微博,请在网页下端左侧点击“分享到”自助转发,或关注本网微信公众号zgsshys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