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持人:河南省美协顾问、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专家委员会主任兼专业组长刘建友

杨宪金(中南海画册编辑委员会主任、西苑出版社原社长总编辑):首先感谢各位专家学者的莅临,今天来到嵩山展览的这幅泰山胜迹图巨作历时四年,在漫长的四年中,得到了各级政府和有关艺术家的支持,在此表示诚挚的谢意,这幅巨作是集体创作的作品,不是哪一个人的成就,这个创意是我发起并做了个总设计和策划,按照艺术总体想法去做的,对于创作过程我就不再详细谈了。
此次在嵩山举办这次展览,希望大家探讨一下泰山胜迹图的艺术价值是什么,缺憾是什么,请大家伙提一提。我想下一步做中华胜迹文化,组织中华胜迹文化复兴工程,从历史上看还没有对中华胜迹文化进行系统的描绘与绘制的作品,从结集出版的角度来说也没这方面的经典的集成,都是零散在各个经典之中,有不同的史记记载,在有生之年,我想做三山五岳九圣地,首先我已组创中华名园中南海胜迹图的创作,比泰山胜迹图要难的多,那是我二十多年的积累,那些图片来源于从辽到民国的记载,很多建筑都不复存在。此项工程从中华胜迹名园以开端,再组创一个中华胜迹名山的系列泰山胜迹图,咱们国家的文化遗迹大部分跟山有关系,一些庙宇寺观人文的都与山有关,特别是一些建筑跟山融为一体的。第三个系列是组创庙宇寺观,分布于全国各地,但系统地展现出他们的文化的总结来说不多,想要跟有关的寺观庙宇和有关的单位合作,这些合作需要文化艺术界的人员参与。
今天在这里,中华胜迹名山系列以五岳独尊的泰山开始,以泰山胜迹图作为一个示范,推动五岳在文化集成方面做个样板,大家围绕它的文化价值来谈一谈,此展将要在全国有关省市十几站进行巡展,最后一站在北京,初步定在9月份。现经过两次展览,我感觉到预计到的实际情况的难度比想象的要大的多,原来想象的好一些,特别当前政府部门和文化艺术单位地域性的理解与支持不够,宣传不够,还没认识到这一块,后续要加大宣传,让各地认识到这一块,希望大家对此出出主意。
这项工程不是画家画一画,不是这个意思,是对全国传统文化的弘扬、挖掘、集成、传承,如果只为画一幅画,没必要动这么大的脑子,花那么多的精力,浪费那么多资金,今天想请诸位专家学者借此对嵩山文化怎样进行一个促进与结合,怎么结合在一起,如何把文化复兴工程按照中央的规定完全贯彻执行。请各位专家学者发表各自的看法。(中国山水画艺术网编辑)

中国山水画艺术网声明:中国山水画艺术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浏览者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和本网站无任何关联。本网发布的讯息您如发现侵犯您的著作权,请及时和我网联系,在提交相关证明文件后,我网会选择删除。如您想转载本条信息到手机微信或微博,请在网页下端左侧点击“分享到”自助转发,或关注本网微信公众号zgsshys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