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孙宗辉(河南省美协会员):2011年正好在中央美院进修,参与了这个活动,我知道这个活动很不容易,杨院长付出了大量的心血,真没想到,四年之后在登封与这长卷会面,确实是有缘分。长卷120米气势非常宏大,从空间来说做了精心安排,从时间上来从盘古人物到现在的泰城,从空间泰安按顺序各个景物在画面上体现出来,最终在色调上笔法上统一,并且这个风格统一起来很不容易,从画面,从组织活动的整个过程,杨院长的工作量很耗大,现在终于成功了。第一站是泰安,这一站是登封,最后第11站,我感觉这个工程比较细,细分工作很细很系统,来到登封,登封是中岳,泰山是东岳,作为五岳之中,我们利用这经验,把这中岳进行创作构思,作为文化的交流,两地画家的交流很不错,预祝展览圆满的成功。

段玉山(嵩山文化研究会执行会长):这个活动办的非常好,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也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不但是一次文化艺术的交流,而且还是一次感情的交流,更重要的是一次资源的分享,在杨院长的精心策划下,花费了大量时间、大量精力,泰山胜迹图顺利完成。登封同志对嵩山很有感情的,嵩山与泰山是要好的兄弟单位,特别是五岳,发起了五岳年会,大家每年相聚一次,关系处的非常好,泰山和嵩山在文化上一脉相承,各有千秋,各有特色,这次杨院长的这个团队,用文化艺术的手段,包括绘画书法把泰山的胸怀壮观,深邃的文化展示给世人,这确实是一个很好的思路,是一个创举,给我们热爱嵩山文化的专家学者是一个启示。嵩山的文化、历史源远流长,文化底蕴深厚,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基本和泰山都一样,我想通过泰山胜迹图的创作与问世,不但给嵩山下一步创作胜迹图打下良好的基础,不久的将来五岳的胜迹图出来,整个中华民族的精神用艺术形式表示出来,给后人留下了一笔丰富的文化遗产,大家都有很高的期待,在杨院长的带领下,我们交流几次,不但对泰山胜迹图倾注了很多精力,对嵩山文化也很关注,多方面了解嵩山文化,也广泛地接触了嵩山文化的爱好者和这方面的专业人才,在杨院长的带领下,咱们大家齐心协力,共同努力,把嵩山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也用这种文化艺术形式展示给世人,这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

陈培伦(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央国家机关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参与这件工程我感到非常荣幸,到嵩山来跟同行们见面相互交流,长卷看了之后确实很震动,我们没用国家一份钱,没有国家投资,靠我们艺术家对三山五岳的热爱,对国家大好河山的,做出这个工程是不简单的。我们不是单纯的画画,单纯的画作品,单纯的作品只能从文化艺术上评论,但是泰山胜迹图有高度的内涵,把人文景观,把历代各方面的历史涵盖下去,按历史脉络传下去。我觉得一个总策划很关键,杨院长本身是一个书法家也是一个策划家,他不简单,有这个想法能策划出来是很不容易,他不是单纯的一个创意,这是对泰山的热爱,对家乡的深厚感情,他有丰富的文化知识、文化内涵,对泰山的理解,不是单纯看看泰山,去泰山拜拜庙,他是从古到今对歌颂泰山的诗词进行琢磨研究,他的这个想法是有高度的,没高度是画不出来的,没高度是出不来这个东西的,他必须具备历史客观真实性,不是胡编乱造,大汶口文化从古到今的文化体制是经过考证的,都是历史有记载的,有了总策划总设计师这个长卷才得以在四年之内完成,另外具备很好的创作队伍,必须具有无私奉献的精神,画之前不是想拍卖要多少钱,想要赚多少钱,这幅面没有任何铜臭味,感谢主创画家这几年无私奉献、兢兢业业去画,这幅画心是静的,很多画一塌糊涂是浮躁的,像白崇然、刘越冬先生无私的为泰山胜迹图进行创作,画家要有这种心态,没有这种心态是创作不出来的。集体创作,大家要有共同的志向,共同的艺术观念,这样才能体现处理,主创人员虽然在全国来说没有大名气,但实力具备了实力派画家,扎扎实实去画的,可以进入了一线队伍。泰山胜迹图不单是单纯的画泰山,为创作更多的名胜古迹起到一个很好的典范和示范作用,嵩山文联、嵩山管委会提出怎样把嵩山画出来,怎样把嵩山很好体现出来,这就是起了很好的作用,中岳嵩山是我们天地之中,怎样把嵩山画出来,在思考这个问题,泰山胜迹图起了一个好的示范作用,同时这个画卷会比泰山胜迹图要更好,前面走出路了,后面会走的更好,嵩山胜迹图的创作通过运作,一定要好的总设计,一个很好的高度,一个很好的创作队伍,静下心来,我们嵩山胜迹图会创作的比泰山胜迹图更好,我期望着几年之后在中国美术馆看到嵩山胜迹图的展示。(中国山水画艺术网编辑)

中国山水画艺术网声明:中国山水画艺术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浏览者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和本网站无任何关联。本网发布的讯息您如发现侵犯您的著作权,请及时和我网联系,在提交相关证明文件后,我网会选择删除。如您想转载本条信息到手机微信或微博,请在网页下端左侧点击“分享到”自助转发,或关注本网微信公众号zgsshys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