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界近来颇不平静。最大的动静,是一批“官员书家”将陆续退出各级书协,以便还书法界以纯净和宁静。
“官员书家”之所以被人诟病,说到底还是以权谋私,否则,不至于被纳入到反腐的范畴。字写得不好,却当上了书协理事、主席团委员、副主席,乃至主席,有了这些头衔,就证明他已经变成“专业书家”了,就可以卖钱。如果真的“随行就市”,卖几个小钱似乎也无可非议,问题在于官员有权,极可能变相地成为“雅贿”的工具。比如好几年前被判处死缓的河南省副省级领导王有杰,其中不少就是以“鬻书”的名义大肆收受贿赂的。“双规”后办案人员将他的书法送去做权威评估,得出的评估价仅为每平方尺50元。他自己也承认:“一个平民百姓就是写得比我好十倍百倍,他的价格也不会比我这个省委常委、市委书记高一分钱,这里肯定与我职务身份有极大关系……”平心而论,并非所有“官员书家”都徒有其名,也并非所有“官员书家”都会拿书法“卖钱”,有不少确实仅仅是出于个人兴趣爱好而已,且书法水平不俗,但是为了维护书坛的公平正义,为避“瓜田李下”之嫌,“官员书家”退出各级书协,恐怕也不失为一种办法,即使对有一部分专业水平较高、并不卖钱的“官员书家”可能有点委屈,也只能理解为掌握公共权力后对个人权利的一种“让渡”了。
我想说的是,是否当“官员书家”相继退出书协后,留在书协的果真都成了“专业书家”了呢?书坛果真就从此太平、清静了呢?也未必。这是因为,现在书法队伍的专业水平普遍低下,即使以“专业书家”身份担任书协领导职务的不少“名家”、“大家”中,其书法水平被人非议、被人瞧不起的也大有人在,有的甚至被公认“水平不咋的”。问题在于,就这样的水平,并不妨碍他们卖出数万元一平方尺的天价。原因只有一个,他是“书家官员”。
再来说说“专业”二字,书法家的“专业”到底有没有科学而清晰的“界限”?如果有,这“界限”到底在哪里?我们不得不遗憾地看到,这“界限”是模糊的,难以说清楚。书法有技巧、水平的高下之分,但书法家很难有是否“专业”之别。那么,现在为何如此强调“专业书家”呢?说到底还是市场的需要,谁是“专业书家”,谁的字就值钱。而判定“专业书家”的依据,通常被简单理解为是否为“中国书协会员”,是否是理事、副主席、主席等等。一句话,以在书协的职务来衡量书法专业水平的高下。这种做法,自然是荒唐的。
另一方面,社会上也容易把“专业”和“职业”混淆起来,似乎只要在书协、画院、美院等专业机构和学术单位任职,就是“专业人士”。而社会上从事各行各业的“书法家”,自然变成“业余”了。这同样是不靠谱的。须知从事何种职业仅仅表明一种工作和生活状态而已,与一个人的学养、艺术水准并无必然关系。古代文人都把书法作为“馀事”,都处于“业余状态”,并不妨碍他们的作品彪炳艺术史册。
归根结底,“官员书家”也好,“书家官员”也好,之所以会成为舆论的关注点,成为一个社会问题的交集点,在于书协本身的行政化、官员化倾向。只有让书协、美协、画院等官办书画组织自身纯粹起来、清静下来,我国的书画事业才可能走上健康发展、良性发展的轨道。(中国山水画艺术网编辑)

中国山水画艺术网声明:中国山水画艺术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浏览者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和本网站无任何关联。本网发布的讯息您如发现侵犯您的著作权,请及时和我网联系,在提交相关证明文件后,我网会选择删除。如您想转载本条信息到手机微信或微博,请在网页下端左侧点击“分享到”自助转发,或关注本网微信公众号zgsshys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