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南昌4月29日电 (记者 李韵涵)“众山皆响——八大山人对话扬州八怪研究特展”29日在位于江西南昌青云谱的八大山人纪念馆开展,92件文物呈现了一百余年间的中国传统书画艺术流变和学术影响。
展览共分“笔简且形具”“借古以开今”“我自有我在”三部分,介绍了与八大山人同时期的艺术家及其艺术渊源,讲述明清思潮;通过各家艺术作品的对话,进行其艺术本真的交融与碰撞;并以“扬州八怪”的经典代表作体现其对书画艺术的革新与开拓。

4月29日,观众参观“众山皆响——八大山人对话扬州八怪研究特展”。 中新社记者 李韵涵 摄
八大山人,即朱耷,江西南昌人,明太祖朱元璋第十七子朱权的九世孙,明末清初画家。“扬州八怪”是清代活跃于扬州地区的一批风格相近的书画家的总称,代表人物有金农、郑板桥、汪士慎等人。
据八大山人纪念馆馆长周晓健介绍,“扬州八怪”美术史上也常称其为“扬州画派”。“怪”体现了这些艺术家和当时画坛主流的差异,他们大多出身贫寒,生活清苦,清高狂放,书画往往成为抒发心胸志向、表达真情实感的媒介。
“八大山人跌宕起伏的人生经历造就了他特立独行的艺术风格,使其在中国画坛独树一帜。”周晓健表示,以“扬州八怪”为代表的书画艺术,继承了徐渭、八大山人和石涛等人的张扬个性,开创了清中晚期艺坛的艺术风气。
本次展品由扬州博物馆、无锡博物馆和八大山人纪念馆三家机构提供,展览将持续至8月1日。(中国山水画艺术网编辑)

中国山水画艺术网声明:中国山水画艺术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浏览者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和本网站无任何关联。本网发布的讯息您如发现侵犯您的著作权,请及时和我网联系,在提交相关证明文件后,我网会选择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