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刘大为专门为东莞一位画家的个人展览题词,并特意用毛笔写了一封信:在繁忙的公务之余能潜心研习中国优秀传统山水画,并得其精髓,得其要领,山水画作品有相当品位。
这是刘大为首次向东莞非职业画家题词。获得如此之高评价的画家,就是也墨。
“玄想山水———也墨山水画作品展”今日在广州美术学院海珠校区美术馆开展,活动由广州美术学院、广东省美术家协会、东莞市人民政府主办,广州美术学院美术馆承办,莞城美术馆协办。共有48幅也墨今年创作的山水画展出,展览至明年1月6日结束。
也墨办个展,创造了众多有影响力的“第一”,包括东莞首位获邀进美院办展的非职业画家、莞城美术馆首位走出东莞办展的画家、东莞首位走出本土办展的基层领导等。这是一次高规格、高水平的艺术展览,受到广泛的关注与好评。
东莞首位非职业画家获邀进美院办展,创作水平广受专家认可
也墨作品展缘何选在广州美术学院而非其他展览地?
著名策展人、中山大学传播与设计学院创意媒体设计系主任杨小彦教授介绍,广州美术学院是华南地区唯一一所高等美术学府,人才辈出,代表着美术创作的水准与档次,代表着专业学术的纯粹与高度。广州美院非常关注艺术家的造诣,也墨能成为东莞首位获邀办展的非职业画家,可见该作品展是一个高规格高水平的艺术展览。在广州美院老校区展览厅展出,代表着文化积淀与艺术档次。
也墨作品创作主题深度如何?技法如何?
杨小彦教授的评价是:观也墨画,知其用意不全在尺幅之间。也墨之意,在于玄想。玄想山水,铺陈为画,心迹了然,尺幅而已。玄想山水,山水了然于心,外化而为尺幅。尺幅之间,山水了然,观者或可从中一睹其意,而山水尽入人心,人心皆为玄想,山水是为众人之心迹,而成真山真水。妙得不过如此,迁想不过如此,一言以蔽之:卧游畅神而已。
杨小彦分析,也墨的作品未受尺幅所限制,表达画家内心无限的天地空间。也墨的山水画,并不摹拟自然的真实,也不去中规中距地走前人的老路,而是把自己丰富的阅历、感受,化为印象,作用于灵性,进而物化为个性化的笔墨,做志深而笔长、慷慨而多气的抒写。
也墨则认为,自己深受岭南画派创新精神所影响与熏陶,用独特的视角来表现广东大山大水之美,通过画画找到一个媒介来抒发自己的情感,表达自己的情怀。
莞城美术馆首位画家走出东莞办展,展现“文化莞城”丰硕成果
也墨走出东莞办展览,对于他本人而言,是一次很好的艺术提升机会。艺术作品走进专业院校,获得专业的评价与有益的建言;对于莞城美术馆而言,标志着该馆迈出了发展的重要一步。也墨作为莞城美术馆首位走出东莞办展的画家,不但展现了莞城美术馆的创作氛围,而且展现了“文化莞城”的丰硕成果。
也墨的成功并非偶然。如果说他在广州美院开办展览是一次辉煌的展现,那么他之前所参与的一系列展览便是扎实的根基。也墨的作品多次在东莞展出,其中包括2008年9月“众志成城———莞城美术馆馆藏巨幅作品展”、2008年12月莞城美术馆“云海归来———三人行黄山采风画展”、2009年1月莞城美术馆“凤凰春声———2009莞城迎春美术精品展”和2010年2月莞城美术馆“精致与大美———徐恩存、胡正伟、叶森槐、唐湘子、也墨小品、扇面展”等。正是历经磨练,才能练就了今日的韧度与高度。
也墨说:“一个人在工作和生活之外,需要一个抒发自己情感的途径。我觉得山水画更能抒发自己的情感。”他坚持艺术创作,保持良好心境,为工作与生活注入了澎湃激情与源源动力。透过他的作品,人们可以感受到激荡着精神的活力、气韵的丰足、生命的节奏。在以线为主的作品中,他极尽线的美感变化,其效果如闻撞钟,大声已去,余音复来,悠扬婉转,得其神而遗其形、留其韵而忘其迹,构建了以气运笔、以笔带墨、笔墨生精彩,以夺天地之灵秀境界。
也墨的成功与莞城大力实施“文化莞城”战略,营造艺术氛围,提升市民整体素质有密切关系。也墨作为莞城美术馆首位走出东莞办展的画家,将带动莞城美术馆实现跨越式的发展。
莞城美术馆开馆两年多以来,先后与浙江博物馆、广东美术馆、关山月美术馆、宁波美术馆、中央美术学院、广州美术学院等众多学术机构合作,举办高水准的展览,召开学术研讨会,社会反响强烈。
莞城美术馆的崛起,受到国内文化界的关注。由文化部副部长杨志今带队的公共文化调研组深入两广调研,莞城美术馆被列为调研对象之一。中国文联副主席、油画大家靳尚谊也专程前来莞城美术馆参观。
专家们纷纷表示,莞城美术馆的办馆理念、办展思路以及管理都走在全国的前列,在展览中以求质量不求数量、以公共教育和宣传推动展览的影响力等管理理念具有广泛的借鉴与示范意义。
东莞首位基层领导走出本土办展,树立东莞党政干部良好形象
“玄想山水———也墨山水画作品展”亮点很多,备受关注的是东莞首位基层领导走出本土办展览。
其实,东莞不乏有办展览实力的领导干部,但走出本土、展示东莞领导干部艺术创作的,也墨当属第一位,这正是展览的魅力与魄力之一。
今年8月11日,东莞市召开文化名城建设工作座谈会,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刘志庚提出了文化名城建设“八个一”指导精神,包括:要打造一批精品。打造能够反映东莞现象的文化精品,让外国人了解东莞,使东莞形象有所提升。
如何打造一批文化精品?文化不是单靠投入可以打造的,也非纸上谈兵便出成果的。文化建设是一个积累的过程,而文化精品打造则是一个蜕变的过程。“玄想山水———也墨山水画作品展”充分展现了东莞文化建设的成果,提升了东莞文化建设的形象,展示了东莞党政干部提升艺术、提高素养的追求,这便是东莞千呼万唤的文化精品。也墨作为一位基层领导,他很好地宣传与展示了东莞党政干部的良好形象,树立了一个学习的榜样。
也墨说:“平时工作非常忙,不过一有空闲时间,我就会专心研习与创作,时间是挤出来的。”
也墨作为一名基层领导,他只能在忙碌的工作当中挤出时间来创作。他学画不到5年时间,仅在一年里就完成了48幅作品的创作,其创作的速度与质量,就连很多专业画家也为之叹服。
他说,“文化莞城”发展战略,促进经济社会双转型,全力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提升市民的整体文明素质,促进城市升级,有效推动了经济社会发展。
也墨身体力行,为实现这个目标而孜孜不倦地努力,其精神难能可贵,对领导班子起了重要示范作用,对同事产生了重要激励作用,尤其在提升市民的整体文明素质上,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
以文化为纽带,为文化为平台,以文化为契机,莞城文化建设历经磨砺,打造出具有标本与示范意义的文化周末“九个一”系列工程,形成了一个形式多样、功能完善的公共文化服务系统,并率先开办“干部学堂”,为广大干部搭建了一个学习与交流的平台,通过接受系统、有效、前沿的教育培养,更好地实现自我提高,更好地服务群众。
“玄想山水———也墨山水画作品展”是“文化莞城”战略丰硕成果的充分体现,是东莞基层干部热爱艺术创作、提高艺术素养追求的缩影,它再次证明了“文化莞城”的重要实践价值与借鉴意义。乘着文化建设热潮,“文化莞城”模式将呈现更多新风尚、更多新亮点、更多新突破,彰显重要的示范意义,推动莞城乃至东莞的文化创新发展。
手记
东莞文化建设需要走出去
近日,笔者参加了“情系映秀,爱在东莞”东莞书画名家作品巡回展活动。当采访到深圳画家曹维为何将选在东莞办个展时,他回答说,东莞并不像外界所认为的那样缺乏文化,缺乏底蕴,其实东莞文化底蕴相当深厚,文化氛围非常浓郁,我非常喜欢东莞的文化创作环境。
曹维作出如此回答,是基于他对东莞既感性又理性的认识。他选在当地祠堂办展览,感性获知东莞的历史文化。他作为深圳画家,以探究者的严谨态度对东莞展开理性的接触,得出公允的评价。曹维的回答证明了外界对东莞的肯定与认可。
在肯定之余,笔者认为,东莞文化建设成绩不少,但缺乏走出去展示,这对改变东莞文化形象是不利的。有了文化产品,如果不走出本土,不造成影响,无益于锦衣夜行。。带着文化精品走出去,除了展示风采、提升形象外,还能找到借鉴与学习交流的机会,以便进一步塑造品牌。
“玄想山水———也墨山水画作品展”走出了东莞,这是值得振奋的。东莞文化建设到了今天,需要以饱满的精神、学习的态度,找到艺术提升的平台。也墨作为一位基层领导,走进了广州美术学院的艺术殿堂,以非职业画家的身份,展现了东莞党政干部的文化素养、艺术追求与精神境界,这对展示东莞文化建设全新形象也有重要意义。
在东莞党政领导干部中,不乏高水平的艺术家。但因为种种原因,他们创作的精品更多只停留在藏品的层次上,无法为东莞文化建设发挥更大的光与热。从这个角度看,也墨办展,确实非常可贵。
近几年,东莞文化建设高潮迭起,不断涌现出精品佳作。比如音乐剧《蝶》,不但在国内巡演,还到香港、澳门、俄罗斯、韩国甚至美国演出。在首轮世界演出之后,又推出多语版本。东莞需要像《碟》一样走出本土发展的文化巨作。
近日,另一个东莞出产的音乐剧《爱上邓丽君》,再次大胆走出本土去展示,同样取得了非常好的社会反响。
可见,东莞文化建设迫切需要理念包装与开拓精神。我们期待东莞多出现“玄想山水———也墨山水画作品展”一样的文化活动,走出本土,展示自己,迎接挑战,在更大范围内点亮东莞的文化星空。只有这样,也唯有这样,东莞文化建设才有可能形成规模,进而产生效益,塑造品牌,文化名城才能更好更快地建成。
(责任编辑:方健红)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中国山水画艺术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