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政协委员吕章申“政协委员谈文化建设”记者会上答记者问
今日信息报社记者:国家博物馆刚刚落成开放,据我所知,建筑面积达20多万平方米,现在面临一个最大的问题,尽管它的建筑面积是世界一流的,但是里面的展品和艺术品和5000年来的文明史留下来的瑰宝,您作为国家博物馆的馆长,怎样去打造?另外,我已经听到也看到政协委员提出来要效仿2009年国家重大美术工程创作的做法,发动国家的艺术人才,启动一个“中华文明历史题材美术创作工程”在请问您对这个建议有何打算?另外,国家博物馆的建设您有什么想法和策划?谢谢。
吕章申:今天我们几位委员谈文化建设,我觉得谈文化建设,国家博物馆的建设是文化建设的一个重要部分,可能有的人不知道,国家博物馆的建设是我们党中央、国务院在“十一五”期间投资建造的最大的惠民文化工程。
正像刚才这位记者朋友问的,世界第一大博物馆,建筑面积将近20万平方米,这是了不起的事情,花了25亿。前两天香港特首曾荫权先生来参观,参观完了之后他说“吕馆长,我为中华民族而骄傲”。同时,他说25个亿,在香港我200个亿我也建不了这么好。所以我借这个机会给朋友们介绍一下,刚才这位记者朋友问得好,你光建筑面积大不行,你傻大傻大的行吗?里面还得有东西。
我们国家博物馆在建馆的前期就遵循了一个建馆的方向,就是要和我们这样一个大国相称,与我们五千年文明相称,与当今蓬勃发展的伟大的社会主义事业向称,与广大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相称,用这个方向来指导国家博物馆的硬件和软件建设。
同时,我们还有一个办馆方针,叫四个立馆“人才立馆、藏品立馆、业务立馆、学术立馆”。国家博物馆没有人才你能称得上国家级的博物馆吗?这个人才有专业人才、管理人才、经营人才。产品立馆,既然是博物馆,你的“博”,展品必须得多。过去是65万件,去年2月文化部和国家文物局决定把国家从50年代开始珍藏的将近40万件文物划拨到国家博物馆。我当时讲的是,“这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一项善举”,一下增加了40万件,这40万件还都是级别很高的文物,里面玉器几万件,瓷器、书画、佛像等,这一下充实到国家博物馆里了,106万件。不仅建筑是世界最大的,而且进入了世界五大博物馆的行列。这就说明在文化建设上我们国家这个投入是很了不起的。
2006年国务院常务会议11月份批准初步设计和概算,2007年3月动工,去年底就竣工了,正好“十一五”期间。今年3月份要陆续开馆,开馆之后,一个是在建筑怎么样和过去老的建筑有机结合。不知道昨天政协会哪位记者参观了,国家博物馆到明年就是100年的历史了,成立的时候是1912年7月,当时是蔡元培先生倡导,鲁迅先生还捐赠了他的收藏。
第一个馆址在国子监,在那儿办公了六年,然后搬到了故宫的端门。新中国成立之后,党中央、国务院决定建立革命博物馆储备处,而后在天安门广场东侧建址,建国十周年的时候建成了并作为十大建筑之一。可见我们第一代领导人在经济那么困难的时候,对文化项目就高度重视。
十大建筑里面有一大半都是文化建筑。由于当时的经济确实困难,人民大会堂17万平方米,这边革命历史博物馆才6.5万,周恩来总理当时就想,人民大会堂肩膀高,历史革命博物馆这边肩膀低,以后要解决这个问题。50年之后,今天把这个愿望实现了。这说明什么?说明我们国家的经济实力确实强大了。
分析一下,这一百年来,从国家博物馆就能看到我们中国复兴这一百年的历史,第一个馆设在国子监。第二在端门,第三十大建筑还不够,这次20万,这是我们国家崛起复兴的一个象征。可别小看这个,这是我们国家的祖庙,它是我们国家历史文化的一个最高殿堂,这一下子我们的软实力就大大提升了。
有的外国人蔑视我们说是暴发户,看了我们的博物馆以后,我们五千年的文明在里面陈列,将来这里面有48个展厅,65000平方米的展览面积,世界最大。第一个陈列已经开了,叫“复兴之路”,就是讲“鸦片战争”以来我们中华民族的仁人志士怎么样通过不懈的努力来找中国复兴的道路。有的记者已经看了,六个展厅6000平方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