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滨海高新讯 2011年3月26日上午,《潘天寿艺术》、《李可染艺术》、《黄胄艺术》大型展览开幕式在中国国家博物馆一层大厅举行。中国国家博物馆馆长吕章申,潘天寿之子、中央美术学院院长潘公凯,李可染遗孀、李可染基金会理事长邹佩珠,黄胄夫人郑文慧先后致辞。国务院参事室副主任、北京画院院长王明明,中国国家画院院长杨晓阳,中国国家博物馆副馆长陈履生,前中国国家画院院长龙瑞,徐悲鸿夫人、徐悲鸿纪念馆馆长廖静文,李可染之子、北京画院艺委会主任李小可,著名美术家袁运甫等出席开幕式。
20世纪中国现代美术对于当代中国美术界有着独特意义,以潘天寿为代表的一代杰出美术家的艺术理想和追求对于构建中国美术现代性有更为现实的启迪,人们愈加深刻地感觉到他们在当代文化史和艺术史上的重要价值,也才有该名家系列展览的紧迫性和必要性。
“潘天寿艺术大展”的展览空间约一千平米,代表作约100组件(其它手稿文献40组)。展览从历史的角度对潘天寿先生的艺术生涯及其贡献作出客观评判,以谱系追溯的方式梳理出潘先生艺术语言革新的脉络,凸显画家在诗、书、画、印等各门类的杰出成就。展示的内容除画家各个时期的重要代表性作品外,分手稿、文论著作、生活照片、画室物品和影视播放等区域,即展览按照画家生平和艺术风格将分为二个展示部分,其中每个部分又分为若干个单元,呈现画家的绘画、手稿、诗词、照片等文献实物,影像和视频资料穿插其中,力求展现流畅而富有空间设计,丰富而有细节的展览品质。
“李可染艺术大展”展览将全面回顾画家的艺术成就和创作道路,代表作拟定100组件(其它手稿文献40组)。展览设计的思想是以历史的角度客观评判,按时间线性流动梳理出艺术语言沿革的脉络趋向,除展示画家各个时期的重要代表性作品外,包括手稿、文论著作、生活照片、影视视频年资料等展览区域,力求呈现画家在各门类的杰出成就。展览共分为两个内容部分,其中每个部分按照画家生平和艺术风格分为若干个单元;展示画家的绘画、手稿、照片、速写等文献实物,影像视频资料穿插,力求展现流畅而富有空间设计,丰富而有细节的展览品质。
“黄胄艺术大展”展示除画家在各个时期的重要代表性作品外,包括插画、素描、速写、重要草图等视觉性作品。手稿、文论著作区域呈现画家在其艺术历程中的笔记、自述、心得、信札、文论、著作等思想性文献;生活照片区域则展示画家在不同阶段的生活写生场景,以直接和辅助展品相结合的方式,增加参观者与研究者对于艺术家更为直观的印象;影视视频资料部分将在展览现场以电视节目的录制形式对画家的朋友、学生进行回忆性采访,通过播音员对画家的艺术成就、艺术历程、艺术价值进行整体的介绍,以增加非专业观众对于作品的解读与交流,增强展览的氛围与可读性,并为异地网络参观观众和后人留下宝贵的研究性资料。
中国国家博物馆馆长吕章申在开幕式上指出“历史与艺术并举”是中国国家博物馆在改扩建工程之后的办馆方向。艺术是国家历史和文化的一部分。这次举行的三个展览便是选择在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画在花鸟、山水、人物三科最有代表性的画家,以这三位画家的人生经历和艺术道路为个案,对中国二十世纪的美术道路进行整体研究,使当代人了解我们建国以来在美术创作上取得的成就,并对当代及未来的艺术家产生启迪。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中国山水画艺术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