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本报与诸子艺术馆联办、荟萃江苏书坛群英的“诸子·2011江苏书法提名展”昨日如期在南京市江东北路诸子艺术馆拉开帷幕。江苏省文化厅副厅长高云、本报总编辑刘守华、江苏省文联副主席言恭达等为开幕式剪彩。现场人流如潮,近百幅书法精品让现场观众感叹江苏书坛群雄逐鹿,整体的艺术水准在全国不同凡响。
省文化厅副厅长高云在开幕式上表示:这是一次具有学术意义的展览,由于江苏最具影响力的晚报都市报《扬子晚报》的加入,使得这次书展的效应得到了最大程度的扩大化,把更多普通百姓的视线牵引到书法艺术上,“现场展出的这81件作品,既可以让我们纵向地与历史比较,也可以横向地与全国比较,从而找到我们的坐标。”他寄望书法家们“以书求法”,能够找到有自己独特气质的书法之路,“以书说话,靠作品打天下,靠水平征服观众。”
本报副总编、江苏省作协副主席周桐淦在开幕式现场深谢近百名书家和数百万读者对活动的支持与厚爱,并指出江苏书法在中国书法史乃至于中国美术史上都是辉煌的一页,本次活动力图寻求公众传媒与民间视线的最佳组合,希望能对中国书法文化的繁荣发展做出尝试性的贡献。
艺术家们纷纷拿出了最好的艺术作品参展。江苏省美术馆馆长、著名书法家孙晓云表示:一张具有广泛发行量的权威报纸与民营美术馆联办书法展,这还是第一次。参展作者上自80多岁的老人,下至二三十岁的年轻人,堪称江苏书法队伍的一次大检阅,这样的书法盛宴,不但有利于中国书法的推广和普及,也有助于学术上的深入研究,“对中华文明最基本的元素的传承起到了积极作用,主办方是做了一件功德无量的好事。”参展者中年纪最大的一位、83岁的学者常国武先生昨日也赶到现场。他对言恭达的大篆、孙晓云的行楷、李啸书法中的清气均推崇有加,也很看好年轻一代如宇文家林的书法。在场的书法家卢力彬、王卫军等纷纷表示,因为知道这是一次全省书法力量的大检阅,所以格外认真对待,都撕了不少不满意的作品,最后来参展的都是精选之作。
在本报展览消息见报后,记者就接到不少读者电话询问如何看展。昨日现场,也有不少普通百姓赶来观展。有意思的是,所谓“各花入各眼”,观众对艺术家也各有所钟。更有人再三比照,想在其中寻找某位书法家的作品进行投资收藏。对此,中国书协副主席、著名书法家言恭达昨日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现在全国的书画市场如火如荼,黄庭坚《砥柱铭》、王蒙《稚川移居图》均拍出令人咋舌的高价,也导致群众的收藏热情日益高涨。在爱护和珍重这种收藏积极性的同时,也要看到,现在的市场不很完备,要切忌暴富心理,不要把拍卖的价位当做指标,“有的成交价格属于暴炒,是不正常的。”记者 冯秋红/文 尤晓源/摄
附:江苏书法提名展8大专场
1、首展(81人) 7.9~7.16(8天)参展书法家每人一幅
2、南京专场一(15人) 7.18~7.24(7天) 每人6幅,下同
按姓氏笔画排序:王继安、孙晓云、朱寿友、朱敏、李啸、邵希平、张杰、陈金纯、言恭达、徐纯原、桑作楷、常国武、黄惇、端木丽生、管峻
3、南京专场二(11人) 7.26~8.1(7天)
按姓氏笔画排序:卢力彬、邢秋桂、汤晓燕、朱德玲、杨左棠、张伟、杨康乐、汪寅生、赵绍龙、徐燕、黄正明
4、南京专场三(11人) 8.3~8.9(7天)
按姓氏笔画排序:丁楠、王卫军、汤志平、刘灿铭、陈克年、邰劲、赵彦国、曹军、黄明、谢少承、魏建勋
5、南京专场四(12人) 8.11~8.17(7天)
按姓氏笔画排序:刘长平、刘树人、吴国平、初湘义、何震宇、金丹、柳正梅、柳江南、恽建新、常汉平、黄学江、章炳文
6、苏州、无锡、常州专场(12人) 8.19~8.25(7天)
按姓氏笔画排序:华人德、刘秋农、刘铁平、李大鹏、陆家衡、周宓、奚乃安、顾工、夏国贤、诸葛丽娜、戚散花、阙长山
7、徐州、镇江、宿迁、泰州专场(11人) 8.27~9.2(7天)
按姓氏笔画排序:马亚、仇高驰、刘云鹤、孙冲、孙志勇、许能俊、张东明、赵峰、晁岱卫、阚爱萍、戴琪
8、南通、连云港、盐城、扬州专场(9人) 9.4~9.10(7天)
按姓氏笔画排序:陈云、陈凤桐、吴洪春、李夏荣、杨谔、郭列平、涂君、阎揆、魏武
免费观展地点:南京市江东北路111号东宝大厦·诸子艺术馆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中国山水画艺术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